楠木軒

歷史上河套之患發生的背景分析 河套之患過程

由 費莫白竹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河套之患背景

河套之患是指的明朝時期北方的蒙古部落佔據了河套地區,頻繁的以河套地區為根據地襲擾明朝的事實,明朝沒有能力拱衞好河套地區的邊防,讓蒙古族佔據河套地區可以説是明朝的一大戰略失敗,明朝最終也嚐到了丟失河套地區給自己帶來的重大的隱患,從此明朝邊境不再安穩。下面説一下河套之患背景。

朱棣畫像

元朝滅亡之後蒙古族盤踞在北部草原地區,河套對於蒙古族和明王朝來説都是非常重要的地區,稱得上是蒙古與明朝的必爭之地,明朝統治者雖然曾經對蒙古用過幾次兵,但是卻沒有能夠將蒙古族完全的制服,在後來的明朝統治期間都對蒙古族採取了防守的策略,為了防備蒙古騎兵的南下,明朝統治者在河套地區建立了一系列的防禦體系,特別是建立在河套地區附近負責河套防務的大寧、東勝、開平等衞所都是極其重要的防衞措施,後又在邊地逐漸形成九邊軍鎮重點,可以説這一針對蒙古的防禦體系起到了非常大的防禦作用,有效的對抗蒙古族的入侵。

但是明朝朱棣統治時期將大寧都司和東勝衞陸續撤到內地,這使得明初在河套地區完整的防禦體系上出現了漏洞,河套地區從此直接暴露在蒙古勢力面前,蒙古諸部並以河套地區為常駐之地頻繁南下騷擾明朝邊地及中原地區,從而形成了明朝的河套之患的存在。

河套之患過程

河套之患是説的蒙古族佔據河套地區經常性的騷擾明朝邊境地區,並且以此為據點侵擾明朝內地的事情,河套之患是明朝存在着的主要的邊患,河套之患從1461年,蒙古韃靼部落的孛來開始一直延續到明朝穆宗的“俺答封貢”之後,持續的時間長達近一個世紀,邊區人民深受其害,下面詳細介紹一下河套之患過程。

明英宗劇照

蒙古族的也先死後,瓦剌部落衰落了,但是蒙古的韃靼部落卻強大了起來,明英宗時期,韃靼部落的阿羅出率部潛入了河套地區,公元1461年,韃靼部落的孛來多次帶兵襲擾河套地區,但是都被明軍的涼州都督毛忠打敗。後來孛來派出使者想明朝稱臣入貢,得到了明英宗的批准,但是圖謀不軌的孛來卻要求從陝西蘭縣入貢,一般情況下蒙古族的使者入貢都是從大同進入明朝內地,大同是明朝的軍事重鎮,防守非常的嚴密,而蘭縣防守很鬆弛,而且是蒙古進入河套地區的必經之路。

蒙古族的使者從蘭縣入貢之後回到河套地區就賴下不走了,後來在河套地區定居下來,並且以此為據點頻繁的襲擾明朝的邊境和內地,每年到秋收的時候蒙古族就到明朝搶劫糧食,從此河套成為了蒙古族騷擾明朝內地的一個主要的基地,河套之患成為了明朝主要的邊患。這種邊患一直到明穆宗時期的“俺答封貢”之後才與蒙古族的關係有所緩和。

河套之患結果

河套之患是指明朝時期蒙古族以河套為根據地頻繁的襲擾明朝邊境和內地的禍患,這種禍患的出現是由於明朝統治者的腐敗與無能造成的,明朝統治者不能審時度勢允許蒙古韃靼部落的孛來從陝西蘭縣入貢導致了蒙古族盤踞在河套地區,另一方面明朝統治者無力收復河套地區才導致了長達近一個世紀的河套之患,下面説一下河套之患結果。

明穆宗畫像

河套之患長期的困擾着明朝統治者,河套之患的存在使得明朝邊疆甚至是內地受到蒙古族的搶掠燒殺的威脅,由於明朝統治者沒有能力通過軍事打擊收復河套地區因此這種禍患一直延續到了明武宗時期,明穆宗時期通過“俺答封貢”最終於蒙古族結束了軍事對峙的局面,蒙古族最終臣服於明朝,可以説“俺答封貢”是明朝通過非武力手段做出的對蒙古的襲擾的最大的成就。

從此之後明王朝與蒙古俺答真正成為了君臣關係,明王朝正式的完全開放了自己的邊塞進行互市貿易,蒙古族可以通過互市貿易得到自己想要的物品,而明朝通過這種互市貿易避免了再遭受到蒙古族的搶掠,可以説對明朝和蒙古族都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從此之後明王朝與蒙古族部落之間罷兵息戰,“俺答封貢”徹底的解決了明王朝的河套之患,從此明王朝的北方邊境維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對比較太平的日子。

俗話説“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明朝與蒙古部落之間的關係正是應了這句話,分分合合一直是蒙古族與明王朝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