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一天,一個老人坐在記者面前回憶往事。他雖然已是耄耋之年,但是在對話中依舊慷慨激昂,眼睛裏好像有一團火。原來他曾是粟裕將軍的部下韓風,當記者問起他記憶最深的一次抗戰是什麼時,他説:"跟着粟裕將軍打了很多仗,在我記憶中,經歷過最殘酷、最嚴峻的一次戰役是豫東戰役,那時,我才21歲"。
粟裕將軍被稱為我軍的戰神,也是我國十大開國大將之首,他曾指揮了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淮海戰役等著名的戰役,每一場都事關國家存亡,意義重大。
那為何老兵説1948年的豫東戰役是他經歷過最殘酷嚴峻的戰役呢?韓風到底經歷了什麼?
1、 深思熟慮顧大局,粟裕劍指開封
當時正值解放戰爭的後期,國民黨的陸軍總司令部設在了徐州,並打算在魯西南地區集結兵力,跟共產黨決一死戰,而共產黨方面也準備南下會戰。
時任華東野戰軍司令的粟裕,接到命令要集結兵力南下,而南下必須要經過河南地區,在這裏敵我雙方的兵力基本持平,並沒有出現一邊倒的碾壓局勢,並且國民黨佔據了大大小小的交通要道,共產黨的軍隊想要南下非常困難。
粟裕將軍帶領華東野戰軍主力部隊渡過黃河,國民黨知道後立刻調動部隊去堵截南下的華東野戰軍,並且集結了大量的兵力,粟裕考慮到硬碰硬可能會損耗兵力,阻礙總體佈局,而且考慮到了開封的戰略重要性。
後來,他在仔細考慮後調轉了主力部隊進攻的矛頭,在1948年6月17日突襲開封,此時豫東戰爭也正式爆發。那麼,面對如此趨勢,他又會如何調兵遣將來扭轉戰局呢?
2、 豫東開打圍城援,將軍神機妙算
粟裕將軍突襲開封的決策讓國民黨措手不及,但是,鎮守在開封城的正是國軍的邱清泉,他也是個狠角色,也是粟裕的老對頭了,再加上他手中有不少重武器,戰鬥持續了三天還是沒有結束。
後來,粟裕將軍打算不與對方的部隊硬碰硬,而是打狙擊戰術,逐個擊破,把部隊隱藏在了杞縣、睢縣等地,並派另一支軍隊攻打駐守在臨近龍王店地區的部隊,豫東戰役到了最後階段,而此時的敵軍也準備增援邱清泉。
俗話説,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通觀目前的戰局,粟將軍顯得極其冷靜,與國軍相比,他根據多變的戰場情形靈活制定策略。這樣出色的指導對於戰爭趨勢的向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這也就是偉人所説的"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
現在看來,戰鬥的勝利已經是民心所向,豫東戰場即將迎來尾聲,粟將軍又會有何妙招?
3、 我方拿下豫東,老兵感慨萬千
在形勢危急之時,粟裕想到了在南邊作戰的華野十縱隊和在西邊監視敵軍的中原野戰軍,他急發通知,讓這兩支部隊分別向北、向東馳援,這樣就可以讓黃伯韜的增援部隊處於包圍圈中,他也把大部分兵力調轉了進攻方向,突襲黃伯韜的部隊。
待黃緩過神來準備反攻時,南面的華野縱隊、西面的中原野戰軍趕到了,加上北面的華東野戰軍,三支不同方向的軍隊開始在帝邱店合圍黃伯韜。
而此時,國民黨的其他援軍即將到達,再加上這麼多天的圍殲戰,已經成功殲滅了邱、區的兩支駐軍,各個部隊也筋疲力盡了,所以粟裕決定及時收兵,此時豫東戰役以勝利告終。
突襲的戰況十分慘烈,當年的那位老兵主要負責拯救傷員。他和自己的戰友抬着擔架在炮火中穿行了許多天,時時刻刻都在生和死之間徘徊,雖然自己身上小傷不斷,但是他仍然堅持把一個個受傷的戰友抬到了後方。回憶到那些驚心動魄的畫面,老人的眼裏竟有些動容。
在這場戰役結束後,大家開始打掃戰場,並在邱清泉的指揮部繳獲了一大批香煙。我們都知道國民黨當時有美帝的支持,所以經常會收到一些物資,像罐頭、香煙等。為了犒勞大家這麼多天的浴血奮戰,粟裕便將這批香煙發了下去,韓風當時作為排長也領到了一條香煙,他説這是他第一次抽洋煙。
戰爭的殘酷是我們無法體會的,但從韓風的回憶中,我們可以想象到當時的戰爭形勢變化莫測,十分可怕,稍有失誤可能就是以上百數千人的生命為代價。
老兵是那場戰爭的見證者,勝利是來之不易的。敵人裝備先進,我們就拼戰術、拼毅力,即使條件艱苦也忍痛捱過。
作為指揮官,粟將軍不愧被稱為"戰神",豫東戰役的成功也為後來成功南下殲滅國民黨的殘餘部隊奠定了基礎,如果不是他的精準指揮,解放戰爭或許會更加艱難。
誰的後備多,誰的人力多,誰在人民羣眾中更能支持得住,誰就能在戰爭中取得勝利——列寧《馬恩列斯論戰爭與和平》
人民羣眾是我們取得勝利的根基,即使敵人的兵刃暫時壓迫了他們,也不會使之屈服。像韓爺爺這樣的老兵們曾經與老百姓齊心戰鬥,祈盼和平,他們是一體的。
作為醫療兵,韓爺爺見到了太多傷殘的戰友,可能會缺一條胳膊少一條腿,在一些電視劇中我也會常常見到這些畫面,但是現實往往更加殘酷,很難想象他是如何堅持。
正是像他這樣的千千萬萬的軍人和民眾支持革命,為了祖國統一、不受侵略,用信念支撐着自己。他們不懼槍林彈雨,犧牲小家,但保護了大家,拯救了祖國。
如今的我們已經不再是曾經那個任人欺凌的國家了,解放軍也已經成為世界上不可小覷的一隻部隊,無論是在邊疆還是在城市,他們都無時無刻地保護着我們和我們的國家。這些成就離不開那些曾經流血犧牲的老兵,是他們用血肉奠基瞭如今的中國,理應受到後代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