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叛亂時擁兵70萬,而康熙只有20萬,但為何是康熙笑到了最後

大家好,我們的羅布愛談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吳三桂起兵時除了聯合尚可喜,耿精忠之外,還聯繫了台灣的延平王鄭經(鄭成功長子),也就是説這邊除了他之外還有3個隊友。 從這裏我們可以大概得知,吳三桂所謂的擁兵70萬,其實是算上了他的這三個隊友。但問題在於,他的這些隊友是真的蠢,如果説吳三桂的戰鬥力是10,那他的這些隊友加起來都不到5。
大家好,我是昊童,一個專注中國古代史的90後小編
但有個問題估計各位老哥都曾好奇過,那就是吳三桂起兵後沒多久便幾乎佔領了整個南方,更是號稱擁兵70萬。但儘管如此,卻為何還是敗給了只有20萬兵馬,且年僅19歲的康熙呢?
吳三桂叛亂時擁兵70萬,而康熙只有20萬,但為何是康熙笑到了最後
對於這個問題昊童有以下3個看法,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還是老規矩,以下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第一點,豬隊友太多
吳三桂叛亂時擁兵70萬,而康熙只有20萬,但為何是康熙笑到了最後
先説尚可喜,嚴格意義上説,尚可喜並沒有叛亂,只是他的長子尚之信叛亂了,但問題在於尚之信叛亂後是打着尚可喜的名義。另外,因為這父子倆的火併,所以導致平南王的這股勢力在吳三桂與清朝的戰鬥中並沒有提供到太大的幫助。
再説耿精忠,他雖然是最早起兵響應吳三桂的人,但可惜他的軍事指揮能力實在太差,這就導致他這邊的戰事是非常的不順。而這一不順就容易發脾氣,因此耿精忠治下的百姓是深受其害。到了後面清朝大軍趕到時,耿精忠身邊的親信更是全部反水,他這個孤家寡人只能再一次投降。
吳三桂叛亂時擁兵70萬,而康熙只有20萬,但為何是康熙笑到了最後
還有一個鄭經,鄭經也算是跟隨鄭成功南征北戰多年的好手,但問題在於他的眼光實在是太狹隘了,狹隘到放着寬廣的海岸線不要,非要跟耿精忠死磕,理由是耿精忠佔了他的老家。因此,鄭經這個隊友非但沒有幫到吳三桂,反而還拉着耿精忠一起不幫忙。要不是看完了史料,昊童一度覺得,鄭經可能是康熙派到吳三桂身邊的卧底。
吳三桂叛亂時擁兵70萬,而康熙只有20萬,但為何是康熙笑到了最後
最後是吳三桂手下的一些親信。吳三桂被封為平南王的這些年裏,明裏暗裏的在南方各地都安插了不少手下,而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這些手下各自都有了一定的勢力,這就導致他們不再是光腳的而是穿鞋的,如此一來吳三桂順風的話他們就是助力,而一旦逆風立刻就會成為阻力。這些人裏的典型代表是王輔臣,時任陝西提督。此人首鼠兩端,坐擁8萬精兵卻不肯出力,最後康熙勝利,自己也因為擔心被責罰而自盡身亡。
吳三桂叛亂時擁兵70萬,而康熙只有20萬,但為何是康熙笑到了最後
第二點,吳三桂自己老糊塗
吳三桂起兵後在初期確實是勢如破竹,但問題在於,才僅僅控制了半個南方時他就已經喪失了進取心,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跟康熙劃江而治。我們説句實話,吳三桂當時雖然口號喊得震天響,但説白了就是造反,無論這個口號多麼響亮,依然改變不了造反的本質,因為當時已經是清朝的天下了。
吳三桂叛亂時擁兵70萬,而康熙只有20萬,但為何是康熙笑到了最後
吳三桂起兵時跟手下説是要恢復漢人天下,但還沒到北方呢就先想着劃江而治,大家説他的手下會怎麼想?而且吳三桂當時看似佔據了南方的半壁江山,但其實都是些對他來説無足輕重的地方,真正繁榮富足且能為大軍提供糧草和物資的地方,他一個都沒有。這就導致,吳三桂起兵後一直是在吃老本,而他的地盤就那麼多,吃老本能吃一兩年,但能吃三四年嗎?
吳三桂叛亂時擁兵70萬,而康熙只有20萬,但為何是康熙笑到了最後
另外,吳三桂起兵後犯了一個巨大的失誤,那就是沒有采用閃電戰的手段來打康熙的一個措手不及,而是採用步步為營的方式來跟康熙扳手腕。我們都知道,康熙背後站的是整個清朝,而他背後站的只是二分之一的江南,如果要拖下去,他又憑什麼能拖贏康熙呢?這裏昊童提到一個人,朱棣。自古以來,藩王起兵而得天下的就他一人,但朱棣是靠步步為營的方式奪得天下的嗎?並不是,若非朱棣孤注一擲直搗南京,那後面拖下去也是必死無疑,因為對於一個要得天下的人來説,和對方的將領步步為營,那在格局上就已經輸了。
吳三桂叛亂時擁兵70萬,而康熙只有20萬,但為何是康熙笑到了最後
第三點,稱帝敗人品,子孫也遭殃
前文提到,吳三桂起兵時打的口號是興明討清,但問題在於,他竟然稱帝了!其實從現在的角度去看,我們也不難理解他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用他的稱帝來滿足那些跟隨他的人,的一些私心,同時為低迷的士氣做一個拯救。
吳三桂叛亂時擁兵70萬,而康熙只有20萬,但為何是康熙笑到了最後
但問題在於,如果你要劃江而治,那麼你必然得得到你治下百姓的信任,而吳三桂的稱帝無疑是失去了最後一絲民心。因為在當時南方的士子們看來,我們跟隨你,是想恢復大明300年江山,而你的稱帝不就是告訴我們,你們別傻了,我就是為了我自己。因此在吳三桂稱帝的當年,他治下的百姓就接連開始降清。這裏在提到一點,吳三桂起兵後一直沒有擁立朱家嫡系血脈,這也是他得不到南方士子支持的重要原因之一。
吳三桂叛亂時擁兵70萬,而康熙只有20萬,但為何是康熙笑到了最後
另外,吳三桂死後因為沒有合適的繼承人,因此不得不將皇位託付給年僅15歲的孫子吳世璠。但問題又來了,只有15歲的吳世璠能擔當的起身上的千斤重擔嗎?答案是不能,所以吳三桂死後軍中大權就都被吳世璠的岳父郭壯圖以及侄子吳應期所霸佔,吳世璠徹底成為了一個傀儡。
吳三桂叛亂時擁兵70萬,而康熙只有20萬,但為何是康熙笑到了最後
因為內部的不斷爭權,所以後面清軍在康熙的指揮下長驅直入,僅一年便攻破了雲南。自此,這場持續了八年的三藩之亂宣告結束,吳三桂的反叛之路也宣告結束。綜上所述,吳三桂之所以失敗,無非就是這三點,隊友不靠譜,戰略有問題,繼承人沒選好。
歷年今日:1882年5月6日,美國通過《排華法案》;1922年5月6日,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結束;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92 字。

轉載請註明: 吳三桂叛亂時擁兵70萬,而康熙只有20萬,但為何是康熙笑到了最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