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 李白
李白一生創作做多,遊歷經驗豐富,其中他在天寶年間遊歷到秋浦的時候,創作了一組《秋浦歌》總共十七首,從不同的角度來歌頌當地的風土人情,同時因為當時政治逐漸黑暗,其中又流露出了憂國憂民的心情。
李白秋浦歌
在所有的《秋浦歌》裏面,最為出名的就是其中的那首“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這裏小編我就為大家簡單的賞析一下這首詩歌。這首詩通過作者對鏡悲白髮的描述,通過誇張,比喻等手法,將自己的哀愁表現的淋漓盡致。
這首詩歌最開始就是一種極度的誇張,正常人怎們可能又三千丈長的白髮,正是因為自己心中的愁苦白飯才會這麼的綿長,而且憂愁比起千丈長的白飯一點都不差。雖然起筆突兀,但是讀來之後卻又恰到好處,試想一個人面對着鏡中的自己,看到自己的白髮,細細的疏離的時候,千愁萬緒湧上心頭,多少往事值得回憶,多少往事值得深思,這時候白髮已經不是白髮了,而是李白的一生,是李白這坎坷愴然的人生,回想一生,即使豪放如李白也不得不感到憂愁。
不知道這明鏡之中是哪兒來的這一抹秋霜,不是不知,而是明知故問,這反而更加傷感,看着自己的滿頭華髮,作者並不願意承認,這就像是辛棄疾的“卻道天涼好個秋”,不言愁卻更愁,此詩讀罷,不禁看到一個滿頭白髮的老人家呆坐在明鏡之前,望着自己的白髮,一聲嘆息,不禁讓人感慨烈士末年,然壯志未酬,何其悲涼。
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
李白的一生創作了無數精彩的詩歌,他豪放不羈的性格在他的詩篇中體現的淋漓盡致,而這首《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中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更是被無數後來人奉為經典。
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
這首詩是一手送別詩,李白一生好喝酒,好交友,寫過不少經典的送別詩,比如《贈汪倫》等,而這首詩相比起純粹的送別詩來説又增添了一點別樣的味道。一般來説詩歌之中一句都是比較短的,但是李白就是李白,連着十一個字的長句,以一種浩浩蕩蕩的氣勢,將讀者帶到了李白的身邊。離我而去的昨天已經是無法挽留了,擾亂我內心的今天多麼的煩惱啊,這種煩惱並不是從今日開始的,是李白一直以來悲慘的政治遭遇的概括,是李白人生的一個縮影。
之後李白沒有沉浸在悲哀之中,馬上就展現了自己的豪情“萬里清秋”“逸興遄飛”,雖然一直以來都感受官場的黑暗,但是李白畢竟是李白,很快就回過神來,展現了一幅“長風萬里送秋雁”的景象,不禁讓人精神抖擻,為之一振。一羣人聚在一起餞別,自然不可能乾巴巴的坐着,肯定要喝酒,於是高談闊論,酣飲高樓上。李白的酒興是出了名的,喝多了以後就幻想着上到青天之上將明月給摘下來。但是精神是自由的,肉體卻是被束縛着的,於是心中的悲苦湧了上來,“抽刀斷水”的比喻是非常奇特也是非常新穎的,樓前就是長流的溪水,這綿綿不絕的溪水怎麼會被人用刀斬斷呢?心中的愁苦又怎麼是喝酒能解決的呢?“抽刀斷水”的細節表現了李白想要脱離痛苦現實的心。
最後李白在自己的政治抱負和黑暗的現實之間達成了一種妥協,“窮則獨善其身”,既然做不到兼濟天下,那我還不如“散發扁舟”,漫遊於將江海之上。
贈汪倫 李白
大唐是一個盛產詩人的朝代,那個年代的詩人多如夜空中的繁星,而李白可能是那片星空中最亮的一顆星星了。李白被譽為詩仙,是唐代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寫下了無數生動而優美的詩歌,《贈汪倫》這一首可以算是李白所寫詩歌中流傳最廣的一首了。
《贈汪倫》
李白當時因仕途不順,無奈之下離開了京城,遊歷四方。公元前754年,李白來到了涇縣,準備欣賞當地的美景。涇縣有一個鄉紳名為汪倫,他一直很仰慕李白的才華,聽到李白來了涇縣,心中非常的欣喜,他十分想要結識李白。於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汪倫終於想出了一個能夠邀請李白來自己家中做客的方法。汪倫先是給李白寫了一封信,信的大概內容是説我這裏有將近十里的桃花,還有近萬家的酒家。李白收到這封信後十分的開心,李白是一個嗜酒如命的詩人,既然那裏有美酒又有美景,於是李白就接受了汪倫的邀請。
李白來到汪倫家中後,李白就問汪倫桃花園與美酒在哪裏,汪倫就實話告訴他説:“十里桃花其實潭水的名字,一共有十里長。而萬家酒樓則是有一名姓萬的人家開了一家酒樓,這些其實都是不存在的。”李白聽後哈哈大笑,也沒有怪罪汪倫,反而與他結下了真摯的友情。
《贈汪倫》這首詩僅有四句,共二十八字,前兩句是敍事,後兩句是抒情,但卻字字珠璣,句句飽含着兩人深厚的情誼。
將進酒李白
説起被稱為“謫仙人”的唐代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人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他一身白衣勝雪,對月獨酌的模樣。李白一生寫下了無數的詩歌,可以説首首都是經典,而《將進酒》就是其中較為有名的一首詩歌了。
《將進酒》
根據史料的記載,《將進酒》原本是漢樂府的一首曲調,許多詩人都用《將進酒》為題寫過詩歌,但影響力最大的莫過於李白所寫的《將進酒》。關於李白是在何時寫下這首詩歌的,一直都存在着很大的爭議,沒有具體的歷史資料可以進行研究。現在較為被大眾接受的説法是李白在公元752年,與友人相會時有感而發所寫下的。當時李白被唐玄宗賞識,封為翰林,隨時跟隨侍奉在唐玄宗左右,風頭一時無兩。李白的這種幸運被當時許多人嫉妒,他們紛紛在唐玄宗面前中傷李白,於是李白就被他們排擠出了朝廷。在李白外出遊歷時,碰到了自己的好友岑夫子等人,李白與幾人一同飲酒作樂,趁着酒興寫下了這首名傳千古的詩歌。
《將進酒》這首詩所藴藏的含義十分深刻,藝術的表現手法也非常的成熟,可以説是李白巔峯時期的作品。這首詩形象而具體的表現出李白的獨特的性格特徵,一方面他放蕩不羈,樂觀灑脱,對自己充滿了自信,而另一方面,他又懷才不遇,在自己的仕途不順時流露出了要享受人生的意願。
《將進酒》一詩的篇幅不算很長,但它語言極為豪放而沉着,有着一股能夠震撼他人的力量與氣勢,是一篇難得的佳作。
月下獨酌 李白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仕途一直不怎麼順遂,公元744年即天寶三年,本來身為翰林的李白在皇帝面前被人詆譭,最終遠離了政治中心。官場失意的李白很是憂愁,心中的苦悶無法排解,於是他就寫下了名傳千古的《月下獨酌》這首詩歌。
月下獨酌的李白
其實《月下獨酌》是組詩,一共有四首,但大多數人都只知道流傳最廣的第一首。這組詩中的第一首是因為當時詩人李白受到了排擠,失去了官職,心中寂寞憂愁,於是借景抒情寫下了這首詩。詩人將寂寞的景物放大處理,進一步烘托自己孤寂無奈的心情,同時更是表達出了詩人不跟他人同流合污的志向和放蕩不羈遺世而獨立的個性。
組詩中的第二首《月下獨酌》是一首議論題材的詩歌。詩人將“愛酒”兩字貫穿全詩,從開頭就表示了沒有人能夠不愛酒,就連天地都不例外。最後,詩人得出了結論,愛酒不但是有道理的,更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其實,這首詩只是詩人李白借酒抒發自己的感情,排解自己遠離朝政和仕途不順的苦悶心情。
而組詩中的第三首與第四首寫的則是寫詩人心中的苦悶無法排解,最後只能借酒消愁。詩人將飲酒時的歡悦與自己官場失意做了一個比較,表現出詩人曠達樂觀的個性。但細細品味,我們不難發現詩人隱藏在詩中的苦悶和憂愁。
從《月下獨酌》這組詩中,我們可以知道詩人李白在失意時只能一醉解千愁,用酒來排解自己心中苦悶,但也能在這組詩中看到詩人樂觀向上,毫不氣餒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