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殺豬的故事到底是怎麼回事
曾子師著名的儒家代表人物,深受孔子等大儒的教導,自己本身也是恪守禮數,這不僅體現在他的學術觀點中,還體現在他的教育觀點中,他認為言出必行,做人要誠實,哪怕是無意中説出的話也要兑現,一言九鼎。
曾子殺豬
有一天曾子要出門,他的夫人也要出門買菜,家中無人照看孩子,但是孩子吵着鬧着要跟母親一起去集市。曾子夫人想了一個辦法,她哄孩子,説道,你要是乖乖在家聽話,等我們回來,我就給你殺豬做豬肉吃。
於是孩子很聽話的坐在家裏等,小朋友叫她出去玩都沒有去,就坐在村口一直盼着,然後對小夥伴説:“我媽媽今天回來給我殺豬做豬肉吃。”傍晚的時候,母親回來了,他趕緊迎接上去,喊着:“快點做豬肉,我快餓死了,殺豬殺豬。”
曾子的老婆笑着説:“咱家就這一頭豬,還要長膘呢,他抵得上咱家兩個月的口糧了,怎麼能隨便殺了呢?”曾子的兒子一聽哇哇大哭起來。曾子出來之後看見孩子在哭,於是問出了什麼事,曾子老婆就把事情説了一遍,曾子聽完後默默的回到家裏,到廚房拿了一把刀直奔豬圈而去。
妻子不解,你幹嘛要去豬圈,於是跑過去。沒想到曾子正要殺豬,曾子老婆傻眼了:“不年不節的,你殺豬了,日子怎麼過。”
曾子嚴肅地説:“言而有信不僅僅是對別人説的,對自己更要這樣,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別人心悦誠服。”曾子老婆慚愧的低下頭,兩人把豬殺了,宴請了鄉鄰。
曾子孝母
孔子聽聞曾子的孝行,便帶着人來拜訪曾子,但是曾子卻不在家去砍柴了,由於男女授受不親,曾子母親不能獨自面對客人,但是家裏又沒有別人,於是曾母又一次咬自己的手指,這一次咬的很輕,但是曾子還是感受到了,便放下手裏的工具回家了。
曾子像
孔子請教曾子關於孝道的事情,曾子回答到:“命是父母給的,有養育之恩,我們報答他們是應該的。”孔子覺得曾子的話雖然樸素,但是很有聖人風範,於是問他願不願意和自己一起去遊學。曾子也仰慕孔子的才華和品行,和他成為了亦師亦友的關係。但是自己的父母年事已高,雖然自己很想去,但是父母在不遠游,他不能離開。
他的母親看懂他的心思,便讓他離去,他聽從母命,和孔子離去,但是和孔子約定時常看望自己的母親。有一天,曾子在楚國,突然覺得一陣心疼,知道母親想自己了,於是趕緊放下手裏的活回家探望。回家之後母親很是激動:“我想我兒了,沒想要我一咬手指,你真的能感覺到,真是我的心頭肉啊。”
又有一次,曾子受邀前往一個地方講學,沒想到他剛到村門口看見橫樑上寫着“勝母村”,這讓他很不開心,他認為這個地方取得名字是對母親的不尊重,便沒有進村。曾子的孝行還有很多,被後來成為聖宗先師,被世人尊重,連孔子在孝道方面也要請教他。
宗聖曾子政治理念
曾子參與了儒家四書之首的《大學》編纂,書中提出了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不僅至善也提倡生財。主張唯心主義,有着樸素的哲學思想。古語説要想明德於天下,必須要讓一個國家泰興昌盛。
曾子像
要振興一個國家,就必須要每一個家庭都做到和諧穩固,要想讓每個家都和諧必需讓作為社會最小單位的個人能夠修正自己的行為,讓自己變得高尚。從個人做起才能讓這個天下明德。這個鏈條構成了整個社會的道德體系。
他的政治理念分為兩個部分,一個就是至善,一個就是生財。至善指的是道德修養和政治上的最高境界和最終理想。通過誠心修身修養道德,通過齊家治國平天下達到政治上的最高境界。讓政治和道德相互作用就是儒家的政治觀點。他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描述一個大同社會。作為當政者,必須要了解民心,尊重人民,知道羣眾力量的重要性,不亂加賦税,用一種謹慎的態度治國,民眾用一個謹慎的心做事,因此,一個有高尚品德的人才能稱之為人。
“生財”講的是做官的目的論,有的人做官是為了權利,有的人是為了斂財,這樣的人是不能夠委以重用,財富聚集的目的是為了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斂財的君臣就是國家的竊賊。其次當官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舉才,用人唯才的,不能因為個人喜好讓人才埋沒,這樣的小人比貪腐更可怕。
曾子換席
曾子活到七十歲的時候,身體已經非常不好了,疾病纏身,他怕自己時日無多,於是把弟子叫到牀前,交代他們一些處事的原則。
曾子像
只見曾子掀開自己的被子,讓弟子看自己健全的雙手雙腳,對他們説:“我這一輩子正像詩經裏面説的,戰戰兢兢,小心謹慎,好似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就是為了能夠保全自己的身體和靈魂不受損毀,你們以後要記住,要用君子的言行舉止來要求自己。容貌上要健康斯文不能暴戾,説話言辭都要彬彬有禮,時刻記住自己和鄉野粗鄙之人不同。不要忘記修身養性之道。”
曾子捱到了七十一歲的時候,大限已經到了,一天晚上,樂正子春、曾子的兩個兒子曾元、曾申還有一個僕人在旁邊伺候,這時候僕人無心説了一句:“主人的席子好華麗,是士大夫用的吧。”樂正子春連忙説了一句:“住嘴”。但是曾子還是聽到了,連忙努力的爬起來,讓別人把他的席子換了:“我這一生都沒有做到士大夫,怎麼可以士大夫才用的席子。”樂正子春心疼曾子:“您老人家現在行動什麼的都不方便,不宜移動,咱們等到天亮再換好麼?”曾子怒道:“你對我的關愛還不如小童對我的關愛,君子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自己的德行,我沒有到那個位置,就不應該享受那種待遇,要克己復禮,遵循自己的本分。我這一生都在要求自己,死的時候也要這樣。”但是還沒等席子換好,他就死了。
曾子後人
曾子的故居是山東嘉祥縣,如今曾子的曾經生活在這個村子裏,後來因為戰亂等原因遷徙到了江西更樓鎮澤河村。這個村子安靜祥和,山清水秀,有種濃厚的文化氛圍,曾子的後人來到這裏後便一直定居到現在,開枝散葉。
曾子像
這個村子山光水色,風景迷人,但是生活水品相對貧瘠,村裏的年輕人和其他很多村子一樣,都外出打工以謀生計,但是也有外地的人來這裏種田,這個基本上保持着最古老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規律。他們喜歡這種生活,沒有煩惱,怡然自樂,很多老人都不會踏出這片土地,他們享受這田間生活。
很多人都知道自己的祖先是“宗聖先師”曾子,他們為自己有這樣一種身份引以為豪,為自己有這樣的祖先感到驕傲。
村裏人研究自己的家族史書,他們特地整理了曾氏一族的遷徙歷史資料。以前有電視台採訪問他們關於祖先的事情,他們很多答不上來,感到無比慚愧,後來便開始着手,向每家每户分發自己編輯的《給曾氏家族的公開信》,並希望他們能夠崇尚好學之風,學習儒家傳統文化思想的精華部分。
村裏有很多孩子從小就開始在村口的祠堂裏學習《孝經》等,知道百善孝為先,然後尊老愛幼。增資給這個村子留下的不僅僅是一個姓氏,還有一種最重要的精神支柱,讓他們時刻明鑑自身的正誤,三省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