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唐朝的軍事實力是很強大的,在對外戰爭中,取得過很多輝煌的戰績,尤其是唐朝初年,無論政治、經濟、文化都發展到了一個最高峯,而且名將輩出,真可謂是英雄輩出的時期,然而,有一個國家,卻能在唐朝最強盛之時,屢次挫敗此前無敵的唐軍,這個國家就是吐蕃。
公元650年松贊干布死後,其孫 芒松芒贊繼位,吐蕃由祿東贊及其兒子輔政,此後吐蕃開始對外擴張,唐蕃不斷髮生戰爭,公元670年的大唐帝國,唐初的名將基本已經逝世,而薛仁貴則是唐二代將領中的領軍人物,出征吐蕃,非他莫屬。期間吐蕃有一位名將,先後擊敗唐朝的薛仁貴、王孝傑、婁師德等名將,讓強盛時期的大唐王朝畏懼三十年之久!
此人就是吐蕃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政治家、軍事家"論"欽陵。在吐蕃,"論"有大小之分,實際上相當於中原王朝的宰相。
公元670年吐蕃大軍北上,攻下了唐朝在西域的設置的安西四鎮,將大唐的勢力一舉驅逐出西域。吐蕃東佔吐谷渾,西佔西域,嚴重威脅了唐朝的西部邊防。為此唐朝中央決定採取行動,同年4月唐高宗任命名將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郭待封為副將,以"護送護吐谷渾王還國"的名義,率領10萬人(有人考證為5萬)出試圖一舉消滅吐蕃。
唐朝兵精將猛,吐蕃面臨滅國的威脅,於是欽陵竟起國中軍隊40萬,準備與唐軍決一死戰。要知道,整個吐蕃也不過300萬人口,若此戰失敗,吐蕃即使不滅亡,也必然會衰落。
雙方爆發了"大非川之戰"。當薛仁貴率軍進到河口,遇到一支蕃軍,大敗之。郭待封聞薛軍已有捷,遂不聽薛仁貴將令,提前率領所有軍隊輜重向烏海而進,欲圖爭功。中途,論欽陵指揮蕃軍二十萬截擊,俘獲全部軍糧輜重及許多唐軍將士,郭待封大敗而走。薛仁貴聞警,率部急退回大非川。論欽陵集兵四十萬圍殺,唐軍大敗,此一戰,欽陵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大敗了薛仁貴,青海西部被吐蕃所控制。欽陵之威名則又大大地擴揚開來。
678年,唐軍捲土重來,李敬玄率領18萬大軍討伐吐蕃,大戰於青海湖上。結果唐軍再一次大敗,瀕臨全軍覆沒,大將劉審禮不幸被俘。後來,唐朝百濟籍的將領黑齒常之夜襲吐蕃,將敵人兵鋒挫敗,才保着主將李敬玄率領殘部逃跑。
695年,武則天又派名將王孝傑為朔方道行軍總管,領兵討伐吐蕃,結果再一次被論欽陵打敗。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論欽陵都成為了唐王朝的一個噩夢,但是後來吐蕃內部發生內亂,論欽陵兵敗自殺。自此大唐無憂矣!欽陵首先一舉打敗薛仁貴40萬大軍,徹底控制吐谷渾國土,為吐蕃國勢的壯大,疆域的擴張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之後又接連打退李敬玄、王孝傑大軍,對穩定吐蕃起了極重要的作用。他是一個當之無愧的軍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