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努力三年,就是為了考上理想的大學,能選擇心儀的專業,但大學畢業後真的就能選擇對口的工作嗎?事實上,許多大學生畢業後都從事與專業無關的工作,埋沒了自己的天賦和技能。
前不久,老趙邀請我去家裏吃飯,剛進門就看到幾張陌生的面孔,都是一些年輕人,看樣子就像剛畢業的大學生,一臉稚氣,隨後老趙就介紹這些年輕人剛剛來單位不足一個月,就趁着十一放假登門拜訪,來都來了一起坐下吃個飯,大家都認識認識。
老趙48歲,第一學歷是大專,第二學歷是本科,這學歷放現在看起來不高,但這幾個手下卻不一般,都是雙一流大學的畢業生,其中有一個還是研究生。
説到這裏,幾個年輕人嘴角都露出尷尬的笑容,既有不好意思,也是在掩飾難堪,因為老趙是一名縣城公務員,科級幹部,這幾個大學生是單位裏的基層科員,在縣城工作工資只有2000多元,尷尬的笑也是因為學歷太高,卻做着最普通的工作。
與這幾名年輕人聊了聊,他們的專業都是一些聽起來高大上但較冷門的專業,稀缺專業應該很好就業,雙一流畢業生都是企業搶着要的人才,願意進體制內從事一線工作實屬罕見。
真是越來越不理解年輕人的想法,但這個問題越想越有意思,名校畢業,放棄學歷和專業進體制難道是將來的趨勢嗎?也許是趨勢,也許是無奈。
我回憶起身邊在機關單位上班的朋友,似乎都做着與專業無關的工作,目前崗位也都是社區或一些公益服務崗,這些崗位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我們口中的好單位,先不説具體崗位,只要報出單位名字就讓旁人羨慕。
大專生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學歷壓學歷,現如今,小學教師的隊伍中都有不少研究生和博士,大專和本科的生存空間在不斷縮小。
高學歷人才確實更容易考進好單位,筆試靠腦力,面試靠能力,面試官希望招到學歷更高的人才,這樣在將來就可以打造出一支高學歷隊伍,有利於單位的發展。
名校畢業生放棄大學專業,考進縣級單位是不是荒廢了人才?
當時我是這麼想的,但在我與這幾個年輕人酒過三巡後,改變了我的想法,他們自有打算,眼光更長遠,有大局觀,僅用三點就説的我心服口服,老趙這個科級領導也豎起了大拇指。
1、即使名校畢業又如何?現在名校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太多了,多少外賣員都是高學歷,進縣級單位雖然要放棄專業,但有一個穩定的單位,受益終身。
2、體制外的單位競爭過於激烈,且壓力較大,在快節奏的工作環境很容易被淘汰,與其冒着被取代的風險,不如選擇更平穩的平台,將來單位的資源也會向我傾斜,尤其是高學歷的年輕人,單位都會重點培養年輕人,這是年齡和學歷的雙重優勢。
3、高學歷人才在體制內有優先提幹的潛規則,現在單位裏的領導都非常年輕,有許多90後都已經做到科級幹部,領導年輕化這也是趨勢,相比外面狼多肉少的單位,體制內會優先照顧高學歷,雖然現在是基層,但不會一輩子在基層。
聊天時説了這三點,可見這幾個年輕人非常有上進心,很有野心,將目標放得更遠,懂得國家重視人才,好的資源會向高學歷的大學生傾斜,在穩定的平台利於長久的發展,這樣説,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對名校畢業生的吸引力真的很大,研究生願意當小學教師也是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盤,並不是為了當一名一線教師,而是有當領導的想法。
當下的畢業生考慮的如此長遠,那麼,高中生填報志願乾脆就別選冷門專業,選一些熱門的行政類或司法類不是更好嗎?反正將來也是為了進體制,但話並不能這樣説,這只是反映出當下就業想法與取捨的問題。
越來越多的人將學歷和專業作為槓桿,以小搏大,不管在大學四年學了什麼,反正只要一紙證書,能參加公務員考試就行,有用的不是專業技能,而是看學歷高低。
對此,我有一個非常大膽的想法,既然很多大學生會將目標放在事業單位和公務員,大學是不是也可以定向給國家培養機關人才呢?可以分為技術類和行政類,就像是黨校、軍校一樣,當然少不了嚴格的考核,只是在大學期間就學習行政和服務類知識,瞭解單位的工作內容,畢業後可以直接進入單位,這樣就不會讓人才荒廢,不然,冷門專業的人才會越來越少,某些行業始終得不到推動和發展。
那麼,對於名校畢業生進基層單位做科員,你覺得是這是眼光長遠還是缺乏拼搏精神?歡迎留言説説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