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有一種現象是,國內985碩士看不起國外的碩士,再擴大範圍就是國外博>國內博>國內碩>國外碩,也可以理解為一條鄙視鏈,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一結果的呢?
網友“鼕鼕”(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全獎博士生):國外碩士大部分是課程碩士,根本不算是研究生,看不起他們也很正常。國外碩士分為研究型碩士和課程碩士,其中只有少量的研究型碩士才能匹配中國的大部分全日制碩士,而大多數課程碩士就是那種上幾門課就可以畢業、根本不搞研究的碩士,這兩種碩士畢業後拿到的證書也是不一樣的。
海歸博士那就是真博士,海歸碩士十有八九不是咱們國內所認知的那種碩士,而是一幫上幾門課就拿畢業證的水貨(真的嗎?),不信你下次遇到吹噓自己是海歸碩士的人,你就問他是課程碩士還是研究型碩士,他指定語無倫次。
網友“小可愛”(香港大學研究生):鄙視鏈一直存在,去英國、澳洲、香港以及新加坡讀授課制碩士的同學,雖然有些學校的門檻挺高,但這種授課製出來的算是流水線產物,對於真正想學本事的人來説,性價比很低,但對於本科不行或者想盡快拿到碩士學歷的人來説性價比槓槓的。
國內985的研究生,不要以為考上了就感覺人生到達了巔峯、優越感爆棚,老實説我根本看不上院裏的幾個老師的水平,我太清楚他們幾斤幾兩了,而且大多數學生是在搞科研嗎?別逗我了,説白了就是個跑項目的,網上搜一搜,敲敲代碼發了水文,這也能叫科研?更別説一些專碩根本連導師都沒有。
網友”曹執“(流行病與衞生統計學碩士):因為國外的碩士跟國內的有着本質的區別,國內所説的碩士指的是受到系統的科研訓練,為下一步讀博打下基礎,這就要求學生需要大量時間掌握實驗操作、統計分析、檢索和閲讀文獻的方法,但國外大部分的碩士培養體系都做不到這一點,大多都是以修學分為主,尤其是英美體系的碩士,説白了,充其量就是本科的延續,科研最多就是淺嘗輒止,畢業了也不一定知道自己適不適合搞科研,而我們國內的研究生經過三年的摧殘後很清楚自己是不是那塊料。
我承認外的一年制碩士的確也很幸苦,但畢竟人家很多也不是為科研設置,而是為了就業考慮的,但這不是拿來魚目混珠的藉口,有些學生被中介忽悠去讀了一年制碩士,結果這些學生回國後接着忽悠周圍的人就有些不地道了。
網友”Vincent"(劍橋大學材料學博士):因為國人心中有一種不正確的評判標準:那就是一個東西好不好不在於這個東西本身的價值,而是在於這個東西給人帶來了多大痛苦,獲得這個東西的門檻越高、過程越艱難、身心受到的傷害越多,那麼這個東西就越被認為珍貴、有含金量。
為什麼國內碩士看不起留學的?因為在國內讀研需要點燈熬油當好幾個月的考研狗、考上了還要接着給導師使喚,而國外的碩士卻只需要考個雅思託福GRE花點錢就能讀,每天快樂學習還可以世界旅遊,最後拿同樣的文憑,憑什麼呀?在一些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晚期的碩士眼裏,沒當過狗那也能叫讀研嗎?
很顯然,關於國外碩士和國內碩士哪個更有含金量的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歸根結底其能力是考核的唯一指標,無論是什麼學歷,只要能創造更多的價值,自然就是ok的,但在“學歷熱”的當下,這種爭議顯然短時間內不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