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05年的時候,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了一場兵變,其目的就是:逼迫女帝武則天退位,擁護唐中宗復辟。就在政變的第二天,武則天下旨:任命太子李顯監國,三天後,禪位於太子。到了第四天,李顯正式繼位。兩個月後,中宗復國號為唐,武帝周朝時代結束了。
因整場事變裏,有改朝換代的元素,因此,又稱之為神龍“革命”。
長安四年,八十歲的武則天病重,在迎仙宮休養。她的病情每況愈下,甚至,連宰相也很難見到女帝了。在這裏,只有男寵張易之和張昌宗二人侍奉女帝。男寵的介入引起了武則天母子、君臣關係的緊張,武周政權也因此陷 入動盪,人心不穩。
兩人是否有謀反計劃?這也很難得知,沒有具體的證據。
但是,很有可能,這兩人生怕武帝去世後,沒人繼續“照顧”他們兄弟二人,於是,乾脆勾結御林軍和軍隊統帥,內外呼應以推動政變,這也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情。畢竟,當時的長安城裏,更是流傳着張易之兄弟謀反的傳言。
之後,宰相張柬之決定趁亂誅殺張易之兄弟二人,趁機逼迫武則天讓位,復辟唐朝。張柬之利用職務的便利,安排親信擔任御林軍,以掌握宮內情況為政變做充足的保證。當時,李顯在北門起居,張柬之的親信利用御林軍身份,接近太子稟報計劃,李顯非常滿意這個計劃。
神龍元年正月,武則天在迎仙宮裏的消息越來越少,政變集團決定開始發難。張柬之率眾將軍從宮內進發,李顯率領五百軍兵走在了御林軍的前頭。一行人走到了玄武門的時候,因太子關係,所以,能輕而易舉的過關。
但在抵達迎仙宮宮門之時,與守衞發生了小規模衝突,但是,張柬之依然擁護李顯過了宮門。此時,武則天正在卧牀養病,張易之兄弟二人聞聲前來。當即,張易之兄弟被洶湧而來的官兵所殺害,二人的腦袋很快出現在天津橋南。
天津橋南老百姓,對此無不拍手稱讚,甚至,有恨急了的百姓挖張氏兄弟的肉、喝張氏兄弟的血,以解心頭之恨。武帝聽聞迴廊裏有動靜,出來看到橫屍當場的倆兄弟,立馬知道發生了什麼。畢竟,武帝也是政治高手,問張柬之究竟欲意何為。
不久,張柬之回覆到:“高宗將太子李顯託付給您,是因為太子年幼,目前太子已經長大成人,就不能再回東宮了,而且,天下的百姓都盼望着太子能夠早日登基,希望您可以早日傳位。”武帝這才明白,眾人前來的目的就是為逼宮,眩暈之下,她只好點頭同意。
此時,宮外也有一位焦急等待的人,那就是安國相王李旦。李旦和李顯是親兄弟,倆人的父親高宗是個懦夫,因此,兄弟二人在母親武則天面前,也顯得底氣不足。可是,就在今日,李旦為助李顯一臂之力,平時懦弱的皇子也展示出英勇的一面,引得兒子李隆基側目。
就在李旦膽戰心驚之時,宮內傳出歡呼聲,李旦的心這才放了下來。政變成功了,迎仙宮的血腥氣,只停留在張氏兄弟身上,李顯和張柬之並沒有大開殺戒。病重的武則天被妥善安排,雖然,當時僅授意李顯監國,但是,不久後也傳位給了李顯,武則天自己則徹底“隱退”。
一年後,武則天逝世,臨去世前交代其要與丈夫高宗合葬。武則天主動要求去除帝號,不想再做皇帝了,改稱“則天大聖皇后”。神龍政變它標誌着武則天政治生涯的結束,武周政權的更替,讓李唐王朝提前復辟,政權重新迴歸李唐王室,也回到了男人統治的時代。
歷史上的神龍政變,又被稱為“五王政變”。因為政變後,以張柬之為代表的五個人,為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所有,他們各自受封為王,後來,大家便稱他們為“五王”。對於張柬之等人的行動,後世之人還是稱讚不已,但是,張柬之等五人的下場並不好。
當初,敬暉和桓彥範等人誅殺張氏兄弟後,薛吉旭曾告誡敬暉:“雖然,兩兄弟已經剷除,但是,呂產和呂祿這樣的大人物還在。這時應該趁着兵勢去誅殺武三思,匡扶正室。”後來,敬暉曾多次向張柬之提到這件事,張柬之沒同意,敬暉也沒再堅持。
之後,武三思勾結韋皇后做出倒行逆施之事,武三思的羽翼依然豐厚,是天下的大禍亂。當時,就有人把責任推到了敬暉身上。中宗顯然是個昏君,他聽信了韋皇后的讒言,五人均被貶官。敬暉受制於武三思後,經常蹉跎感嘆,甚至,手指都磕出血了。
可是,政治鬥爭就是這樣殘酷,沒有後悔藥。張柬之此時才説出了不乘勝追擊武三思勢力的原因。他認為:“這應該是皇帝的事情。”皇帝還是英王的時候,就因他的勇敢、忠烈而聞名。留下武氏子弟,無非是希望皇帝能親自懲奸除惡。
可如今,大勢已去,説這些已經沒用了。張柬之最終在新州抑鬱而終,其他人不是病死,就是死於敵人的刀下,均沒得善終。
參考資料:
【《唐中宗李顯本紀》、《舊唐書·列傳第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