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十二歲前,以下“苦”吃得越多,長大後越有出息,別攔着

文|文兒

老祖宗常説,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話在民間流傳了上千年,一直為老百姓所尊崇,定然有它的道理所在。人道是,萬變不離其宗,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是一樣,小時候吃得苦越多,長大後抗壓能力就越強,將來也比同齡人更有出息。

只不過想現在的孩子大多是小皇帝和小公主,個個嬌生慣養,家長不捨得,經常攔着孩子吃苦。表面上是為孩子好,其實卻可能影響將來的發展。

孩子十二歲前,以下“苦”吃得越多,長大後越有出息,別攔着

《孟子》有云,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們今天就來跟大家細細講述一下,這其中的苦難對應的福報。

希望家長能明白,每一種苦都會給孩子帶來成長。整體來看,得到必然大於付出,只有家長拎得清了,孩子將來才能更進一步。

孩子十二歲前,以下“苦”吃得越多,長大後越有出息,別攔着
▲人情世故有兩大“苦”

①社交之苦:積極主動,不能宅

之前有人口調查曾做過相關統計,在同樣的天資條件下,宅男宅女的失敗幾率是常人的數倍,不要相信影視作品中的美化,御宅族中幾乎都是失敗者,很少出現人中龍鳳,尤其在中國,“宅”幾乎是失敗的代名詞,Loser佔比遠超普通人。

現實中,我常聽到父母為子女找藉口,什麼不善社交性格高冷,本質是不通人情世故所致,總結起來就一個詞:懶惰。但凡喜歡自宅於室的年輕人,沒有幾個是不懶惰的。

因此,不想讓孩子成為宅男宅女,那父母就要從小培養孩子在社交上的積極性。十二歲前很關鍵,因為這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關鍵期,想修正孩子的膽小內向,就要多多創造社交上的機會。對孩子來説,社交上的苦體驗的越早,積累的經驗就越多,將來情商就越高。

孩子十二歲前,以下“苦”吃得越多,長大後越有出息,別攔着

中國是人情大國,智商高未必能成功,但情商高的孩子一定能成功。

②人情之苦:朋友就是互相添麻煩的

很多年輕人的失敗在於不肯給他人添麻煩,這種來自日本的社交禮儀並不適應我國人情交往,甚至可以説“水土不服”,結果往往是淪為孤家寡人,孩子性格也會越來越自私。

這裏要提醒各位家長,入鄉隨俗,不要在中華民族的土地上追隨小眾文化禮儀。

想讓孩子將來出門都是朋友,家長就要教會孩子享受人情之苦,也就是接受來自身邊小夥伴的“麻煩”,人的感情是通過沉沒成本逐漸增多而維持粘性的,彼此的麻煩越多,感情也就越深厚。而發小更是其中自帶親情光環的關係,家長要在十二歲前,多讓孩子吃一些人情之苦才好,多幾個發小,將來就多幾條路。

孩子十二歲前,以下“苦”吃得越多,長大後越有出息,別攔着
▲個人意志有兩大“苦”

眾所周知,你再積極熱情,倘若沒有個人價值,一樣不會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無論是親情愛情還是友情,所有對外關係的維繫都依靠個人價值的提高。想要孩子將來建功立業,就要把孩子培養成個人價值較高的人,這樣才能吸引他人圍繞過來。

於是,十二歲前打造強悍的個人意識就是每個家長要關心的重點,一起來看下吧。

①心志之苦:每天堅持閲讀的習慣

不久前,我去參觀一位教授的書房時,發現他12歲的小女兒正在房間裏看書,手中讀物是《三國演義》,我至今都沒讀完的一部名作。教授表示,女兒從六歲開始就有每天看書的習慣,從早期的繪本,到後來的青少年讀物,再到未刪減原作,女兒從未間斷過對實體書的愛好,這也讓她擁有超過同齡人的學識和見解。

“現在的孩子都喜歡看電子產品,三教九流的小説、快餐式漫畫,究其本質,不過是一些淺薄幼稚的洋垃圾,對磨練心志毫無益處。”

孩子十二歲前,以下“苦”吃得越多,長大後越有出息,別攔着

因此,教授一向主張女兒看實體書,在作品的選擇上也以國學文化為主,一個好的閲讀習慣會為孩子提供多面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至於成為非黑即白的普通人。

②身心之苦:早睡早起,認真鍛鍊

你最近熬夜了嗎?別説孩子了,怕是大人也很難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然而在過去,名人大多不熬夜,良好的作息習慣能夠讓他們頭腦清醒,鍛鍊則是為了保證身體健康。只有身體機能達到最佳狀態,學習上才不會受影響。

所以,建議家長監督孩子不要熬夜,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將會讓孩子中學以後受益匪淺。

【話題討論:你家孩子吃過苦嗎?】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兒童發展,時尚教育,都可以在這裏找到答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14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十二歲前,以下“苦”吃得越多,長大後越有出息,別攔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