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寫作業拖拉,這樣治最有效
作者 | 妙黛
“要氣炸了!”
閨蜜又在微信羣裏倒苦水了。孩子8歲了,寫作業總是拖拖拉拉,每天都要忙到晚上十點以後才能做完。
媽媽氣到喉嚨沙啞,孩子還跟沒事兒似的。
放學後那麼長的時間,孩子玩會兒手機,吃會兒零食,都拖成習慣了,難怪媽媽心態會崩。
有這種困擾的家長大有人在。
孩子寫作業拖拉的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
想要養出一個對待作業認真且自律的孩子,一定要趁早。
大年初六,杭州一名初三女孩經歷了驚心動魄的一天。
從一放假,她就拿着自己心愛的手機,每天追劇、刷短視頻,完全忘了作業為何物。
假期快要結束時,按照爸媽的要求,她上午看書,下午出去看看風景,晚上先是瘋狂玩手機,然後再瘋狂補作業,直到深夜。
一連三天,女孩的身體終於扛不住,陳年舊疾癲癇發作。
醫生説孩子主要是因為壓力過大、熬夜、過度勞累,導致癲癇發作。説白了就是連續熬夜玩手機、補作業導致的。
這位“癲癇女孩”是很多孩子開學之前的寫照,他們不一定被“逼”出病來,但日子一定不好過。
一邊後悔之前玩得太瘋,一邊擔心作業寫不完被懲罰,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備受煎熬。
很多家長心疼孩子學業太累,允許孩子玩手機,放鬆一下。
適當放鬆無可厚非,但對於這麼小的孩子來説,家長如果把手機的控制權交了出去,孩子哪來的自控力?
這是孩子的問題,更是家長的問題。
孩子的一生要度過很多假期,我們即使不奢求孩子在假期彎道超車,也要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身邊有一個朋友,孩子剛剛上二年級。
放寒假的時候他跟孩子約定好,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孩子也滿口答應了。
平時他只看見孩子玩,很少看到寫作業,心裏着急得很。可孩子總是用一句“我有數”把他頂回去。
臨到開學,他看見作業上大片的空白,火氣從腳底躥到頭頂,情急之下還揍了孩子一頓。
我笑着對他説:“別光揍孩子,也得揍自己一頓。”
寫作業拖拉,家長和孩子都有責任。
孩子在心理不夠成熟的時候,自制力是非常差的。
作為家長,要培養他們的自律性,絕不能直接放任自流。
更不能:
前期,把孩子扔給自由;
後期,把孩子扔給拳頭。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孩子的自律真的要靠家長逼出來嗎?
網友@晏晏 用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類比,“我們成年人的秩序靠的是什麼?是法律和道德。”
當我們到了成年,那些需要我們尊重的規則,要做的事情早就內化成了我們內心的一部分。
雖然處處無標語,但是心中時時有界限。
這樣的界限,就是我們從小被老師、被家長強行履行的職責,加上自身對道德的理解形成了內在動力,也就成了我們不經意間執行的準則。
“我們想要的自律其實是這種,就是基於外部規則建立後的內驅動,他最終可以自己限制自己,自己監督自己,自己驅動自己。”
孩子的自律同樣如此,需要有規則,有監督者,有執行的動力。
前不久,一條媽媽帶熊孩子“放羊”的視頻走紅了。
媽媽表示,孩子不認真寫作業,每次遇到困難,就説學習還不如跟姥爺去放羊。媽媽靈機一動,就真的帶着孩子去放了一次羊。
原本,孩子以為的放羊與養寵物差不多,還能有錢賺,簡直比學習美多了。
結果,見到一大羣羊,孩子直接崩潰了:
“我想放一隻羊,不想放這麼多!”“我放不過來!我數不過來!”
這位媽媽的做法,就是不錯的體驗。讓孩子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用孩子自己能接受的方式,督促孩子生成內在的動力。
“孩子現在表現特別好,正讀書呢。”
教育孩子,可以放鬆,但是要建立在一定的規則之上。
放養式的放鬆,總有一天,會一次性歸還回來。
教育心理學家李玫瑾認為,孩子寫作業拖拉,一般可以從這幾個方面着手:
從一年級就要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寫作業的房間,不要有玩具;文具要儘可能的簡單;書桌上,除了必要的筆、紙、橡皮,其他東西一概拿走;引導孩子判斷難易程度,逐個解決。簡單來説就是,從小就要為孩子創造一個專注的學習環境,減少不必要的干擾。
小到玩具,大到手機,都不應該出現在本該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裏。
除此之外,幫助孩子學會時間管理。
我們從小很少被要求制定計劃。
7:30,起牀;
8:00-9:00,寫數學作業;
9:00-9:30,跳繩鍛鍊身體……
把時間精確到半個小時,一天分割成無數小塊,每做完一項就畫個勾。
有了時間計劃,事情往往變得容易得多。
育兒博主@海淀胖爸爸曾經和孩子進行多次打磨,制定過一個比較實際的計劃表。
孩子要想到自己假期的總計劃,然後分解成每一天的任務。
不精確到每個小時,但是要把需要完成的任務、持續的時間列出來。
同時要規劃出事情的重要程度,用來應對有意外情況發生時,可以對任務作出取捨。
規劃的最終目的不是計劃,而是實施。
如果孩子實在做不完,那麼家長不要用吼叫去懲罰他們,學校自然有學校的懲罰。
從心理上講,孩子做錯事時,如果家長非打即罵,孩子會覺得自己已經付出了代價,可以破罐子破摔。
想要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家長就要主動製造這樣的環境。
生活中有太多的家長,自己剛剛吃完外賣,就訓誡着孩子不要吃垃圾食品。自己每天熬夜玩手機,卻要求孩子遠離手機。
我們想要讓孩子做到什麼,至少自己要做出榜樣。
安徽狀元董吉洋曾經説過,自己厭學不想讀書的時候,爸媽不會説什麼,只是會把電視劇關掉,坐下來一起看書。
看到父母看書的樣子,她也就不好意思不用功了。
擁有什麼樣的學習習慣,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幫助孩子培養自律的習慣,孩子會受益一生。
—— End ——
作者:妙黛,一個集正經與逗比,美貌與才華一身的90後辣媽,在讀心理學碩士,百萬媽媽們的雲閨蜜。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