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家校共育注入新內涵,這50個家庭教育細節你留意過嗎?

為家校共育注入新內涵,這50個家庭教育細節你留意過嗎?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9月22日,由上海市教科院普通教育研究所、上海市教科院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主辦、浦東新區學前教育指導中心協辦的“家長學校創新之家校共讀分享會”在上海舉行。與會學校、家長代表及專家學者從家庭教育的細節出發,深入探討如何才能發揮好家庭“四個第一”的教育功能。

記者瞭解到,上海市教科院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在“上海市十三五家庭教育現狀”的調查基礎上,改革和創新家長學校的活動,試點開展了跨區域跨年段跨學校的家校共讀活動,成立了“家校讀書會”,引領各校開展了豐富的家校共讀活動,旨在依託“閲讀—分享—實踐”這一形式,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圍。

“家校讀書會”成立之初,上海市教科院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主任鬱琴芳就針對如何以家長參與式閲讀的推進,研究家長學校的創新策略,以實現“體驗式培訓”和“面對面諮詢”的融合,開展了一次大型的線上培訓活動。對於“如何理解家長主體性和參與式?家長的參與式體現在哪裏?”、“家長如何讀、思、行?”、“學校如何推進具體指導的方式、方法是什麼?”、“如何呈現讀書的效果?”等方面進行了闡述和分享。各校在此基礎上,紛紛制定了校本化“參與式”閲讀策略和行動方案,以學校或年級整建制閲讀的形式,結合家長學校原有基礎和辦學特色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

父母教育孩子,不是一個單向的灌輸活動,而是父母與孩子互動的過程。在互動過程中,父母會感受到孩子生命成長的力量,也會因孩子成長伴隨而來的各種問題而苦惱抓狂。也因此,發揮生活教育中細節的力量去有效解決教育困境,是擺在很多父母面前的一門功課。在今天的分享會上,參加“家校讀書會”的五所學校的校長、教師、家長代表圍繞着《父母教育行為的50個細節》一書,展開了一次“共讀共成長”的交流與分享,從日常言語到主動教育、從如何回應孩子到自我約束……

為家校共育注入新內涵,這50個家庭教育細節你留意過嗎?

浦東新區錦繡幼兒園精心設計閲讀管理模式,啓發老師與家長深度閲讀思考,形成了精彩的案例和家庭教育金句,開啓了一次家園深度閲讀之旅。

尚東之星幼兒園從基於問題的家校共讀共研實踐探究中分享了題為《一“研”為定,相約美好》的閲讀體驗,通過四個階段,引導家長共讀共研這本好書,使家長懂得了重視家庭教育行為中的細節,感受細節帶來的魅力,才能成就每一位孩子的和諧發展。

普陀區樹德小學的周婧老師,講述了閲讀活動帶給老師、家長、孩子的轉變和自己作為一名青年班主任在組織家校共讀活動中的體會,着重強調了老師在共讀共思中的收穫,以及對於教育產生的新的認識。

閔行區佳佳中心幼兒園的情景劇——《讀書?我不想!》提醒家長要關注孩子在面臨學習困難和壓力的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問題,並提醒廣大家長,成功的父母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細節大師,他們是運用細節的熟手,是捕捉細節的能手,更是反思細節的高手。

羽靈幼兒園的家長代表,選擇了教育細節中需重點關注的“溝通”這一環節,通過幾個實例,闡述了家長與孩子之間應形成有效的溝通才能增進親子間的關係。

為家校共育注入新內涵,這50個家庭教育細節你留意過嗎?

在分享會的第二部分,包括中國教育報家教週刊主編楊詠梅、上海市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楊雄、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殷飛、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學生髮展中心主任王楓、上海市教科院高教所副研究員房欲飛等五位專家學者圍繞細節從不同的角度展開家庭教育的“討論與爭鳴”。大家分享了各自難忘的成長細節,也分享了作為父母認為孩子會記得的育兒細節。在討論中,專家們一直認可父母家庭教育行為細節是父母兒童觀教育觀的自動反應,提出關注細節的同時也不能過度教養,避免成為“直升機父母”一樣的高控型家長。專家學者建議,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應適度“留白”,避免對孩子過度聚焦關注。

作者:王星

編輯:吳金嬌

責任編輯:姜澎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50 字。

轉載請註明: 為家校共育注入新內涵,這50個家庭教育細節你留意過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