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凍、遍地火山的北方四島,何以成為日俄眼中的“香餑餑”

説起現在日本與俄羅斯的爭議,不得不提的就是隔絕西北太平洋和鄂霍次克海、由56個島嶼組成的千島羣島,其中北方四島的島嶼歸屬問題。目前這些島嶼全部都在俄羅斯的管轄範圍內,總面積達到五千多平方公里。追溯起爭議的來由就會發現很多有趣的事情,近乎“流氓”之間的團團亂麻,但是歸根結底還是為了利益,既有經濟利益也有戰略意義。
天寒地凍、遍地火山的北方四島,何以成為日俄眼中的“香餑餑”
北方四島,俄羅斯稱之為南千島羣島,由擇捉島、國後島、色丹島和齒舞諸島組成,雖説面積不大,只有五千多平方公里,但是日俄之間就此產生的博弈,已經達到了數百年之久。早在1855年日俄就對邊境問題簽署過協議,也就是《日俄和親通好條約》,協議規定日俄疆界設在擇捉島與得撫島之間,以北歸沙俄,以南屬日本。至於為什麼會簽訂此條約,那就要繼續往前追溯了。1794年,沙俄將38個流放犯和20名獵手安置在得撫島,正式建立移民點,得知消息的日本不甘示弱,立刻作出回應,選擇在擇捉島設置守備衙門、開闢漁場。1811年沙俄海軍少校戈洛弗寧率領測量船停泊在南千島羣島所屬的國後島,補充淡水和糧食,期間產生衝突被日方扣押。在多次不大不小的風波產生後,日俄政府之間也重視了這個問題,也就簽署了上文所述的協議。
天寒地凍、遍地火山的北方四島,何以成為日俄眼中的“香餑餑”
此後,雙方還在1875年簽署了《聖彼得堡條約》,日方以放棄樺太島(庫頁島)的主權聲索為條件,獲得勘察加半島以南的整個千島羣島、鄂霍次克海捕魚權以及周邊俄港口10年的免費使用權,故此條約也被稱作《樺太千島交換條約》。但是明治維新後的日本,隨着國力的快速提升,與老牌殖民帝國沙俄又起了衝突。1905年5月,長途跋涉3萬多公里的沙俄波羅的海艦隊在對馬海峽遭到日本聯合艦隊的伏擊,38艘俄艦沉沒29艘,至此沙俄徹底喪失了在遠東與日本逐鹿的實力。雙方於1905年9月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朴茨茅斯簽訂合約,規定北緯50度以南的庫頁島及其附屬島嶼,永久歸屬日本。這一領土糾紛問題似乎是得到了徹底的解決。
天寒地凍、遍地火山的北方四島,何以成為日俄眼中的“香餑餑”
時間跳轉至1945年,面對着德意日軸心國敗局已定的國際局勢,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和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於蘇聯克里米亞半島的雅塔爾舉行會晤,共同商討戰後的世界格局。蘇聯承諾在德國投降後的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但是條件是日本在1905年從沙俄手中攫取的權益必須予以恢復,即庫頁島南部和鄰近島嶼交還蘇聯,並囊括整個千島羣島。日本戰敗後,也確實在1951年簽署了《舊金山和約》,放棄對千島羣島的權利,但其中並不包括北方四島,由此產生了延續至今的島嶼之爭。
天寒地凍、遍地火山的北方四島,何以成為日俄眼中的“香餑餑”
根據《日本板塊》一書記載,千島羣島地處太平洋與鄂霍次克板塊擠壓處而形成百餘座火山,“北方四島”就佔了40座活火山中的13座,且氣候濕冷異常,其冬季降雪和暴風季節都十分漫長,極不適合人類居住。雖然北方四島環境很惡劣,但是它的附加戰略意義卻十分重大。首先,北方四島的漁量十分可觀,對於日本國內土地貧瘠的情況來説,從海上獲取食物是十分重要的。其次,北方四島海底藴藏了大量金屬礦以及未知的石油儲量,對於國土狹小、沒有什麼礦產資源的日本來説,也確實很有誘惑性。至於目前日本最看重的一點,其實是北方四島附加的海域領空的軍事價值,簡單的説,四島如果歸屬日本,其背後國家一旦駐軍將會引起島鏈防務格局鉅變,影響的是整個東北亞局勢,而不僅僅是俄羅斯與日本。
天寒地凍、遍地火山的北方四島,何以成為日俄眼中的“香餑餑”
而俄羅斯作為一個世界大國,是必須要有自由出入海洋的通道的,而隨着蘇聯解體,俄羅斯傳統的波羅的海通道完全暴露在西方國家的監視之下。對此,南千島羣島的出海口就成了俄羅斯不可放棄的戰略要地,因此,俄羅斯這幾年也是加緊了對南千島羣島的建設。
天寒地凍、遍地火山的北方四島,何以成為日俄眼中的“香餑餑”
就這樣,不管是從歷史角度,現實情況還是軍事領域,日俄雙方都不會輕易放棄北方四島的主權,日俄雙方將如何處理北方四島問題,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18 字。

轉載請註明: 天寒地凍、遍地火山的北方四島,何以成為日俄眼中的“香餑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