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雨欣侃藍領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當然,治理蝗災的辦法不僅僅前面提到的,還有很多其他辦法。然而,從上面的講述中不難發現,明朝政府是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的。其實,明朝時期是十分注重這一塊的,他們有相對完善的報災、賑災程序,力求各地官府及時上報,不要誤了百姓,對於上報災情不及時、隱瞞災害的官員是會受到處分的,甚至是處以極刑,“災傷去處,有司不奏,許本處着宿連名申訴,有司極刑不饒”,“凡部內有水、旱、霜、雹及蝗蛹為害,一應災傷糧田……杖八十……“
最近,大家在關注全國肺炎疫情的同時,想必也已經注意到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蝗災,有朋友可能擔憂,蝗蟲會不會翻越喜馬拉雅山脈,抑或是飛過東南亞的叢林抵達我國境內?小佛蒐集資料發現,我國曆史上的蝗災基本分佈在河南、江蘇、安徽、山東、河北、雲南幾個省份的部分地區,東南沿海基本沒有發生過蝗災。
在我國古代,蝗災是非常常見的一種自然災害(和水災、旱災並稱三大災),對社會穩定有着極大的影響,尤其是明朝時期。當我們縱觀明朝歷史就會發現,整個明朝統治時期,蝗災頻發,尤其是崇禎皇帝在位期間,蝗災達到了巔峯時期,而明帝國最終也在蝗災的陪伴下走上了滅亡的道路。
既然明朝整個過程中都伴隨着蝗災的發生,小佛相信那個時期的人們在治理蝗災的時候有一定的手段來降低蝗災對百姓生活的影響,今天小佛就給大家聊一聊明朝人是如何預防和治理蝗災的。
蝗災的發生不同於旱災和水災,人們無力抵抗天氣的變化,但卻可以預防蝗災的發生。蝗災的發生有一定的天氣條件,多發生在温暖、乾燥的時節,寒冬和多雨的季節極少發生蝗災,並且蝗蟲的卵和幼蟲多隱藏在農作物的根部,需要合適的温度和濕度來變成蟲,要消滅蝗蟲,就要將他們殺死在蟲卵和幼蟲的狀態,明朝中後期科學家徐光啓在《農政全書》中變有記載如何從根源上消滅蝗蟲,也就是我們現在經常提到的一種説法——提前預防。
不過到崇禎在位時期,國內矛盾不斷增多,水旱交替出現,北方邊境常年戰爭不停歇,朝廷已經無力去管蝗災,以至於蝗災在崇禎執政後期達到了巔峯,幾乎遍佈於全中國,明王朝不久之後滅亡。
參考資料:韓豔英,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明代蝗災與社會應對》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