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架一體船取梁後將鋼箱梁運往指定橋墩位置。攝影 盧志華
南方網訊(記者/趙剛 通訊員/粵交集宣 嶽路建)2021年4月3日,廣東交通集團發佈消息,昨日下午深中通道首片鋼箱梁順利完成架設,標誌着項目海域橋樑全面轉入上部結構施工新階段。
2日17時58分,國內首創運架一體船“天一號”將深中通道首片長133.1米、寬20米、高4米、重達1780噸的鋼箱梁,平穩運至指定橋位。隨着指揮一聲令下,現場作業人員全程緊盯、精細協作,將首片鋼箱梁穩穩地架設到伶仃東泄洪區非通航孔橋右幅5號至6號橋墩之間。經監控測量,鋼箱梁架設精度及線形滿足規範及設計要求。
智能製造攻難關
實現鋼箱梁高質量生產
深中通道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一體的跨海集羣工程,全長約24公里,其中橋樑工程長約17公里,包括超大跨徑海中懸索橋伶仃洋大橋,斜拉索中山大橋及非通航孔引橋等。
“非通航引橋長約11.4公里,共需架設110米鋼箱梁102片、60米鋼箱梁23片,規模體量大、質量要求高。為此,我們全面推行鋼箱梁智能製造,深度運用BIM及信息化技術,有效實現鋼箱梁製造提質增效。”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橋樑工程管理部工程師金志堅介紹。據瞭解,非通航孔引橋鋼箱梁由中鐵山橋、中鐵寶橋、武船重工共同承建,由中鐵大橋局負責架設。
深中通道首片鋼箱梁平穩精準架設。攝影 盧志華
模塊車巧運千噸梁
創國內梁體結構體量最大滾裝上船記錄
要怎麼把重量相當於近1000台小轎車的“巨無霸”鋼箱梁從預製廠“發貨”至架設橋位呢?經過多次討論研究,工程師們決定將鋼箱梁橫放於集控組合模塊車上,採用橫向滾裝方式裝載上運輸船。“相較於常規的縱滾裝船,橫滾裝船對船舶平衡性要求更高,這也是國內梁體結構體量最大的一次滾裝上船。為此,我們進行了多次安全檢驗和模擬演練,裝船全程監測12個船艙,及時調整壓載水系統,克服了潮漲潮落的影響,確保裝載和航行安全。”武船重工深中通道G03合同段技術部長黃利航解釋。運輸船將鋼箱梁運抵智慧梁場出海平台後,再由運架一體船“天一號”取梁並運往指定橋位。
3000噸大國重器施絕技
首片鋼箱梁安全精準架設
“‘天一號’是國內首創單體船型結構、全電力推進的海上架樑施工專用起重船,最大起吊重量為3600噸,無需輔助船舶,既可獨立完成取梁、運梁和架樑工作。”中鐵大橋局深中通道S07合同段副總工程師陳劍波介紹,相比普通的浮吊架設,運用該船可有效減少工序交接時間,提高架設效率和安全。
“此次首片鋼箱梁架設運輸線路長、穿越航道多,且取梁、運梁、移梁及架樑均需特定潮位方可進行施工,施工組織協調難度大,安全風險高。”金志堅表示。為此,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成立海域箱梁架設協調小組,組織召開專題會,準備多項工作預案,完善各工序間的協同機制,確保過程工序管控到位,人員協調高效,實現鋼箱梁安全精準架設。
深中通道建設規模大,建造過程面臨多個世界級挑戰,技術難度高。為此,深中通道積極踐行“科技強國、交通強國、質量強國”發展戰略,產學研用聯合攻關,全力推行工業化建造、智能建造,以一流設施、技術、管理、服務打造“平安百年品質工程”示範標杆。
同日,深中通道沉管隧道超寬、變寬鋼殼沉管E30管節預製完成,歷經3小時的精密操作,於13時30分順利出塢。該管節是項目沉管隧道共32個管節中曲率變化最大的,預製難度高。面對挑戰,項目建設團隊不斷優化工藝工法,將澆築工期縮短至32天,實現了“一個月完成一個管節”的澆築目標。
目前,深中通道建設有序推進。橋樑工程已完成主橋樁基、承台施工,正在進行主塔、錨碇施工。島隧工程方面,東、西人工島建設有序開展;沉管隧道已完成共8個管節沉放對接,建成長度達1278.5米,正籌備E9管節沉放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