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雙減”之後 這項青少年科技創新賽事週末“火”出圈

由 鈄翠娥 發佈於 經典

圖説: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陳賽娟為大賽最高獎項——“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獎”獲得者頒獎 上海市科協供圖(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亞寧)“雙減”之後,學生們的週末都在做什麼?剛剛過去的這個春日週末,千餘名滬上青少年湧入上海科學會堂,盡情展示自己的課外時光——第38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這裏舉行。700項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30項科技輔導員科教創新成果、30項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92幅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等,從1.4萬餘件青少年科創作品中脱穎而出,入圍終審現場展示。

運動前,你的熱身到位了嗎?只見朱加力在PAD大小的裝置中,輸入性別、身高、體重、年齡等數據,再根據熱身時的心率、血氧、體温、呼吸頻率等數據,通過自己編寫的計算機程序,就可以量化熱身狀況。這位來自華師大二附中松江分校的高中生,平日學業夠緊張了,週末玩的花樣也足夠多。在他看來,週末做點科創小發明,是個不錯的休閒方式,因為自己碰到的問題自己解決特別有趣。源於自己在運動時的受傷經歷,他懷疑是自己熱身不夠充分,於是就想發明一種預判熱身充分到位的裝置。

“我找到了在科學文獻研究上,不同的身體指標下,不同的跟熱身相關的指標在熱身後應該達到的標準指標範圍。我將這些公式都編入到我的軟件程序裏面,再分析到主控板上,進行體現。” 週末閒暇,翻看學術論文,動手編程,雖不及打遊戲來得刺激,但是更有收穫和滿足感。接下來,朱加力準備繼續將其升級成一個便攜式裝置,最好能成為一種可穿戴設備。

圖説:上海科學會堂比賽現場

源自生活,進而引發“大創新”的科技靈感,在今年的大賽中多了起來。自“雙減”和新中考政策相繼實施以來,學生的多元綜合技能發展和綜合素質評價越來越受到重視。作為全市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類賽事,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始終走在青少年科技創新的前沿,湧現了一批在新興交叉學科、科技熱點問題領域的新想法、新創意,為科技人才的育才、選才、引才提供了支持平台,在實踐中發現和凝聚了一批熱愛科技創新的青少年。本屆賽事自今年1月3日起開始申報,至2月9日截止,共收到全市參賽師生和單位提交的14205份申報材料,比上年增長10.2%。其中,科技創新成果項目佔比近80%,較上年增幅高達25%。

“自己做的還是老師做的?”“這個二極管是在哪裏買的?”“實驗中試管要清洗幾次?”……比賽現場,來自全市各個學科領域的專家和老師們,不僅關注中學生科創的創新點,更關注孩子們本身的科學精神。連續多屆承擔評委工作的張老師告訴記者,今年大賽從評價項目逐漸轉向更加註重對“人”的評價,評審重點考察參賽學生的科研潛質和創新素養:看看他的想法的來源是哪裏,為什麼要做這個,怎麼思考怎麼做這件事情,然後做的過程中實驗的數據怎麼樣,怎麼測的,為什麼要測這些數據,通過整個過程,培養孩子動手動腦,追求科學的精神。

“‘雙減’以後學校有更多的時間給學生做科創類教育,上海市科協跟市教委簽了一個加強青少年科學教育工作的合作框架協議,利用科協的科普資源、院士專家的資源,共同為學生的科創做一些工作。”市科協科普部副部長富曄告訴記者,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創辦於1982年,每年舉辦一屆,旨在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促進其科學素質的全面提高。在教育“雙減”的當下,希望通過青少年科創大賽平台,做好科學教育的加法,培育孩子的創新素養和科學精神。

最終,本屆大賽評選出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一等獎585項,青少年科技創意一等獎200項,科技輔導員科教創新成果一等獎15項,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一等獎20項,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畫一等獎30幅,優秀組織單位示範獎5家;71家專項獎設獎單位評選出802個專項獎獲獎項目。在各板塊排名居前的項目中,根據學科分佈、年齡分佈等要求,評選出25項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和15項科技輔導員科教創新成果推薦申報第37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