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島津久光向朝廷提出“公武合體”的建議

由 俎巧玲 發佈於 經典

文久二年(1862年)3月16日,島津久光率藩兵1000餘人從鹿兒島出發,抵京後向朝廷提出“公武合體”的建議。5月9日,朝廷敇使大原重德和島津久光進行了會談,並提出了“王政復古派”主要人物巖倉具視擬定的朝廷方面的主張,史稱“三事策”:1.將軍率諸大名進京,在朝廷商議國政;
2.按照豐臣秀吉時之先例,沿海五大藩主作為“五大老”“諮決”國政;3.任命刑部卿一橋慶喜任將軍“後見”(輔佐)、越前藩的松平慶永任大老。“三事策”第一項是長州藩的主張,即所謂“將軍上洛”(進京)論;第二項是巖倉具視為防止薩摩藩“一藩獨大”而提出的對策;第三項是薩摩藩的主張。薩摩藩原則接受了“三事策”。5月22日,島津久光和朝廷敇使大原重德一行遂離開京都前往江户。
是時,羣集京都的激進派要求 島津久光領導“倒幕”運動,但是島津久光“閉門謝客”並嚴禁隨從與激進分子接觸。受此冷遇,激進派決定自己採取行動,舉兵倒幕。土佐藩是幕末各藩中實力僅次於長、薩的雄藩。同年6月,中山忠能將朝議決定向土佐藩作了傳達,要求土佐藩參與。當時的土佐藩存在“佐幕攘夷派”、“開港派”、“尊王攘夷派”三股勢力。經過一番同室操戈,集結了下層武士的“尊王攘夷派”將“開港派”首領吉田東洋暗殺,併力壓“佐幕攘夷派”,成為主流。
是故,文久二年被稱為土佐藩的“勤王年”。尊讓派首領武市瑞山起草了“時務策”,提出了土佐藩的政策主張:1.以防備外寇為急務;2.改革參覲交代制;3.一切政令由朝廷頒佈、各藩須參覲朝廷。不難發現,“時務策”具有濃厚的“王政復古”色彩。面對各方面壓力,幕府方面積極作出回應。文久二年(1862年)4月25日,幕府解除了對一橋慶喜、松平慶永、德川慶恕的處分,並讓他們重新參與幕政。
之後,幕政主要由此三人主理。前述朝廷敇使大原重德5月22日離開京都後,於6月7日到達江户,10日向將軍德川家茂傳達了“三事策”。由於其中第三項任命刑部卿一橋慶喜任將軍“後見”、越前藩的松平慶永任大老,顯然是對幕政最高人事的干涉,幕府當然不會輕易接受。
經過一番“攻防”,7月1日幕府終於接受了朝廷的要求。27日,太原重德和德川慶喜進行會晤,提出了包括人事更迭在內的幕政改革11項要求,基本為德川慶喜所接受。幕政改革隨之拉開帷幕。其要點是:1.改革幕府官制;2.緩和參覲交代;3.改革軍制;4.改革學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