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天就被擊敗的波蘭,煞費苦心的同盟策略,與毫無作用的作戰計劃
1939年的時候,波蘭被日耳曼壯漢和斯拉夫壯漢第三次擊敗,那個張牙舞爪自信擁有歐洲第六軍事實力的波蘭僅僅18天就滅亡了,但波蘭在戰爭爆發前也做出了許多的努力,他們不止在雞蛋上跳舞,還試圖做組建龐大的同盟,制定東西兩個方向的防禦計劃,修建防線來抵禦威脅。
一、波蘭的同盟策略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波蘭再一次復活,當時的波蘭在畢蘇斯基的帶領下準備重建“偉大的波蘭立陶宛聯盟”,但實現這一目標的最大阻力就是波蘭的傳統敵人——西部的日耳曼壯漢和東部的斯拉夫壯漢。
另一個讓波蘭頗為感到麻煩的是匈牙利,因為匈牙利和波蘭之間也存在一些領土爭議,並且它還和德國關係不錯,於是波蘭在1919年和討厭匈牙利的羅馬尼亞建立了同盟關係,這份協議中波蘭協助羅馬尼亞抵禦匈牙利的威脅,而羅馬尼亞則協助波蘭抵禦來自俄國和後來的蘇聯的軍事威脅。
後來波蘭干涉軍進入俄國境內作戰的時候,羅馬尼亞並沒有配合波蘭參戰,但允許波蘭軍隊經過羅馬尼亞進入烏克蘭,並以優惠廉價的價格向波蘭銷售糧食和武器。當波蘭和佔領烏克蘭西部的“軍閥”威廉大公爆發軍事衝突時,羅馬尼亞履行了協議出兵協助波蘭並佔領了博庫迪塔地區。
蘇波戰爭結束後波蘭和羅馬尼亞又簽署了《聯盟防禦公約》,該條約規定雙方中的任何一方如果遭到軍事襲擊,那麼另一方將竭盡全力提供軍事支援。不幸的是後來羅馬尼亞不和波蘭玩了,轉而和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組建了“小協約國”,更在三十年代和德國勾肩搭揹走到了一起。
當然畢蘇斯基也沒有天真到指望和羅馬尼亞的一紙協議就能保波蘭萬全,他在21年和羅馬尼亞簽署協議的同時還派出了外交團前往法國。當時的法國是波蘭最大的支持者,在蘇波戰爭期間法國還送出了大量軍備和顧問前往波蘭。因此畢蘇斯基的代表在闡述了波蘭可能遭受的來自東西兩個方向的軍事威脅之後,很快就與法國簽署了“防禦同盟協議”。
該協議旨在維持法國與波蘭之間的軍事同盟,給德國施加強大的軍事壓力並確保波蘭的西部安全,如果德國向波蘭發動攻擊,那麼法國將向德國發動強大的攻勢。這份協議還為波蘭帶來了優惠的軍備和工業設備採購條件,畢蘇斯基很快引進了大量的法國軍備生產線並取得了許多武器的生產授權,但是法國拒絕波蘭提出的投資請求更拒絕購買波蘭的商品。眾所周知,最後法國並沒有履行承諾發動“強大攻勢”,驕傲的法蘭西雄雞隻是象徵性的對德國進行了幾次零散的空襲。
波蘭還曾經向波羅的海三國提出過組成軍事同盟的建議,然而由於波蘭在1919年曾經對立陶宛發動過攻擊,並明目張膽的宣稱要重建波蘭立陶宛聯盟,因而這份建議未能得到波羅的海三國的同意。而波蘭在戰前做出的最後外交努力,是和英國簽署的互助同盟協議,然而這份協議並沒有帶來什麼太大的幫助,除了一些軍售以外,英國僅向波蘭提供了一份撤離行動的建議。
二、東部計劃與西部計劃
波蘭陸軍參謀部早在1926年就曾經研究制定過一份國防策略,當時畢蘇斯基認為最好的防禦策略就是組建龐大的軍事同盟,然後在波蘭邊境地區構築一些防線阻滯敵人的進攻。當然畢蘇斯基的本意並非是防禦,事實上他想的是進攻,防線的作用不過是為軍隊集結爭取時間,將軍們也贊同這一設想。
為此波蘭需要圍繞波拉美尼亞,東普魯士,西里西亞,喀爾巴阡和“東波蘭”地區的主要交通通路修建防禦工事。根據預期,施工可能會對德國產生刺激,因此當時波蘭的防禦重心主要為西部地區。為了應對魏瑪德國可能發起的攻擊,波蘭陸軍參謀部計劃在大波蘭和奧波萊地區投入兩支機動部隊,結合當地正在構築的野戰工事在德軍入侵時實施防禦反擊。
按照當時畢蘇斯基的指導,波蘭的核心戰略其實更加側重於攻擊,由於當時波蘭的工業並不發達,無法滿足大規模組建機械化部隊的需求,因此波蘭機動部隊實際上主要是以騎兵和摩托化步兵組成的。為此畢蘇斯基大力主抓了波蘭機械化部隊和空軍的建設,並制定了“六年計劃”和“四年計劃”大力發展波蘭的國防工業。
但是直到畢蘇斯基去世時,波蘭陸軍參謀部的將軍們也沒有搞清楚對手的情報,他們更沒有搞明白敵人可能從哪裏發動攻擊。當時波蘭將軍們認為德軍可能會以華沙為目標從東普魯士發動單線攻擊,而在波蘭西部和喀爾巴阡山沿線則是牽制行動,德軍不可能在這裏投入主力部隊。
當然波蘭情報部門還是很謹慎的評估了魏瑪德國的戰爭潛力,波蘭總參謀部也計劃組建波拉美尼亞集團軍,波茲南集團軍,西里西亞集團軍和克拉科夫集團,這些部隊的任務自然是防禦並在必要的時刻實施反擊。
而波蘭參謀部對東部的評估,則認為蘇軍可能會從明斯克和日托米爾方向發動攻擊,但將軍們認為當時蘇聯的軍事實力不太可能穿越五百多公里的波蘭領土完成對華沙的攻擊,畢竟幾年前的圖哈切夫斯基已經嘗試過一次了。就算蘇軍能夠突破波蘭東部的防禦,波蘭軍隊也可以故技重施在維斯瓦河沿線組織防禦然後重現華沙城下的勝利。
因此波蘭總參謀部對東部局勢非常樂觀,他們不但認為蘇軍沒有能力打到維斯瓦河,還計劃在未來發動主動進攻。為此計劃組建哥羅德諾集團軍,博德拉斯卡集團軍,沃倫集團軍,巴拉諾維奇集團軍和紐斯維爾集團軍,這些集團軍的任務主要是在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方向上打出兩個鉗形攻勢,一舉消滅蘇聯位於第聶伯河以西的有生力量。雖然構思沒有進入書面計劃執行階段,但是設想和德國進攻蘇聯還是比較像的,然而德國人也是打算這樣對付波蘭的。
但令人感到驚訝的是,直到畢蘇斯基去世,波蘭除了成功的建設出了一些防禦工事外,沒有制定出任何明確針的防禦和反擊計劃,用於實施防禦反擊和主動出擊的集團軍也沒有完成組建,直到1938年波蘭才重新制定西部計劃和東部計劃,並在1939年草擬了一份大綱,但此時已經距離戰爭只有不到6個月了。
三、失算的防禦策略
該來的最終還是來了,德國漢斯於1939年9月1日兵分三路向波蘭發動了全面進攻,德軍中部軍羣負責牽制行動,主要進攻力量是南北兩個軍羣。其中北方軍羣從東普魯士出發,南方軍羣從西里西亞和喀爾巴阡地區出發,兩個軍羣將發動一個巨大的鉗形攻勢,並最終在維斯瓦河轉彎處會師,將波蘭軍隊位於西部的有生力量全部包圍。
戰鬥一開始德國空軍就對波蘭的前沿機場和彈藥庫,糧倉,鐵路樞紐,工廠和重要的城鎮實施了空襲,德軍裝甲部隊在空軍的掩護下迅速在波蘭防線上打開了突破口,並直接朝波蘭腹地前進。
由於雙方兵力的懸殊,加上波蘭守軍的大部分重型火炮在戰爭爆發時並沒有進入預備陣地,除了駐守波拉美尼亞和克拉科夫的波軍一度成功擊退了德軍的進攻外,位於西部防線上的波蘭軍隊未能達成阻滯德軍的戰略目的。雖然波軍在一開始試圖封鎖德軍的突破口,但是由於可調動的兵力非常有限所以他們失敗了。
一天後德軍南方軍羣突破了波軍位於喀爾巴阡地區的防禦包圍了克拉科夫並切斷了當地波軍與華沙的聯繫,波蘭克拉科夫集羣指揮官安東尼奧·齊林將軍見勢不妙立刻下發了撤退命令,率領部隊突圍。但他們並沒有成功擺脱德軍的機械化部隊,德軍不斷的對撤退中的波蘭軍隊實施分割包圍,將他們切割成許多孤立的部隊,只有個別部隊成功的突出重圍前往華沙地區。
德軍大約在9月5日的時候徹底分割包圍了華沙以西的波蘭軍隊,並在第二天向維斯瓦河方向發動了攻擊,儘管波蘭從東部趕來增援的波蘭軍隊發動了個幾次反擊,但他們缺乏足夠的坦克和航空力量支持,無法擊退德軍。一天後波蘭總參謀部撤離到了佈列斯特,一些波蘭官員則通過瑞典和羅馬尼亞開始向法國和英國轉移。
戰爭已經進行了六天,波蘭總參謀部仍然在幻想着英法介入戰爭,他們依然在下發命令要求各地被包圍的部隊全力抵抗直到法軍和英軍加入戰爭,從德國的西部和北部徹底發動毀滅性的打擊,然而令波蘭總參謀部絕望的是一直到了9月16日都沒有傳來英法軍隊實施進攻的消息。
雪上加霜的是一天以後蘇軍越過了自蘇波戰爭以來的“新邊境線”對波蘭發動了進攻,儘管許多的波蘭報道中把蘇軍描寫為東倒西歪,散漫無序、缺乏組織和戰鬥力底下的樣子,但是這無法改變蘇軍已經進入波蘭境內的事實,據説還有一些波蘭軍官還主動與蘇軍合作,希望能夠趕在德國佔領波蘭全境之前讓東斯拉夫人的軍隊在波蘭東部站住腳。
9月18日,波蘭總參謀部在轉進海外之前下發了讓尚未被合圍的部隊設法向羅馬尼亞轉移並前往法國的命令,就在當天波蘭有組織的抵抗瓦解,大量部隊投降,十天後華沙市民自發組織的抵抗也徹底瓦解,波蘭被同一夥人第三次消滅。
結語
波爾在二戰爆發前的根本就沒有明確的防禦或者反擊計劃,在戰爭爆發前的十來年裏,大多數計劃也僅僅是半成品的腦洞,甚至波蘭陸軍參謀部對德軍可能的進攻方向都評估錯誤,完全忽略了南線。
參考文獻:
《畢蘇斯基元帥》
《波蘭與羅馬尼亞同盟》
《1921—1925法國與波蘭的秘密軍事協議》
《波蘭與英國的軍事協定》
《波蘭戰役》
《閃擊波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