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迥能征善戰,擁兵數十萬起義,為何僅僅兩個月便全軍覆沒

尉遲迥能征善戰,擁兵數十萬起義,為何僅僅兩個月便全軍覆沒
"尉遲"本就是鮮卑貴族的姓氏,尉遲迥的來頭更是大的不得了。親爹尉遲俟兜身居太傅一職,掌握實權。親母的身份更是極為尊貴,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姐姐昌樂大長公主。這傢伙的身世拿到現在來説就是國家領導人的外甥,那可不是一般般的官二代啊!
而他本人更是爭氣,在親母肚子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要長好看點,長了一副"貴人之相"投生出來,註定就是要幹大事的人。而他也確實沒有埋沒這張"貴氣"的臉,跟在宇文泰的身邊收復弘農,攻克沙苑,平定蜀地,一路加官進爵被封為上柱國,也就是北周最高級別統帥,厲害的不得了。
而這樣的人為什麼卻在對上楊堅時,卻僅僅兩個月就落了個兵敗自殺的下場呢?
尉遲迥能征善戰,擁兵數十萬起義,為何僅僅兩個月便全軍覆沒
親兒子坑爹,一敗千里
楊堅是個野心勃勃的人,圖謀宇文家江山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見終於到了自己登基稱帝,在歷史的舞台上C位出道的時候,怎麼可能按耐得住!
他先是使計將宇文家的幾位頗有作為的藩王盡皆囚禁在了京城長安,又見尉遲迥是宇文家的重臣宿將,就想要依法炮製將其囚禁京城,而尉遲迥看出了楊堅想要自立稱王的打算,領兵以匡扶正義為名直接就反了,並且瞬間就聯絡上了數十萬兵馬。
楊堅見兩家勢必要打上一家,直接就派出了自己的大將韋孝寬前去平定尉遲迥叛亂。韋孝寬比尉遲迥還要大上七歲,更不是個一般人。
要是説尉遲迥被封為上柱國有一半是依賴於他的家世,那麼韋孝寬則全部都是用性命搏來的。與尉遲迥這種一心擁護宇文家天下的人不同,出身平民的他早就看出了天下大勢,所以毫不猶豫的領命前去討伐尉遲迥。
尉遲迥能征善戰,擁兵數十萬起義,為何僅僅兩個月便全軍覆沒
兩軍在沁水東西兩岸展開交鋒。因為此戰必須萬無一失,所以楊堅又派了高前往監軍,高熲此人素有謀略,他一到就讓人在沁水之上架起了橋。
當時尉遲迥派了自己的親子尉遲惇領了八萬步兵前往。他見高熲想要搭橋,便從上游運船點火想要燒橋,只是被高熲發現設障阻攔,沒有成功。
眼見高熲的橋也就搭建完了,尉遲惇心生一計,打算退兵引敵軍過橋,隨即就命令八萬大軍後撤。
兩方兵馬就隔着一條沁水,這邊尉遲惇大軍一拔旗向後撤,那邊韋孝寬就收到了消息,機會稍縱即逝,隨即就命令大軍渡過沁水。
尉遲迥能征善戰,擁兵數十萬起義,為何僅僅兩個月便全軍覆沒
大軍渡過沁水之後,直接就對上了尉遲惇的八萬大軍。而此時一把火將搭建起來的橋燒掉,斷絕了後路。背水一戰的韋孝寬大軍大敗尉遲惇慌亂應戰的軍隊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隨後韋孝寬大軍就直接壓到了鄴城城下,尉遲迥親率萬人出城迎戰,勢不可擋。韋孝寬一時不敵只能後撤,而這個時候他麾下將士發現鄴城城牆之上密密麻麻的觀戰百姓,隨即就對百姓動起了手。百姓受到攻擊四處亂竄,很快就將尉遲迥大軍衝亂。韋孝寬隨即率領人如虎下山一般的破了鄴城。尉遲迥見大勢已去,登上城牆大罵楊堅,射殺數人後自殺。
尉遲迥能征善戰,擁兵數十萬起義,為何僅僅兩個月便全軍覆沒
沒了領頭人尉遲迥,韋孝寬平定了叛亂只花了六十八天。
這一切始於尉遲惇用錯計謀,卻又不能夠怪他。他本身就無將才,就連他親爹直接對上韋孝寬都不一定會贏,更別提他了。兵敗也是能夠猜到的,只不過沒想到的是他竟然敗的這麼徹底,這麼快。
尉遲惇將八萬大軍,整整八萬人直接就葬送在了韋孝寬的手上,又一路逃亡,一點都沒有給尉遲迥反應時間,韋孝寬的十萬大軍就一下子直接到了鄴城。
尉遲迥能征善戰,擁兵數十萬起義,為何僅僅兩個月便全軍覆沒
而此時尉遲迥結盟的各路大軍,除了親弟率先派出的三千騎兵,其餘的都還沒到,甚至還有人叛變了。所有形勢糾結成一團亂麻,一切委實有些過於倉促了!
在韋孝寬攻打鄴城時,鄴城城牆上站着看熱鬧的百姓高達萬人以上也可以證明這一點。這一切都太倉促了,以至於鄴城內百姓還沒有察覺到大戰已至,人心惶惶都未曾,甚至還有閒心上城牆觀戰。
最後也就導致了尉遲迥戰敗,而尉遲迥戰敗看似機緣巧合,但其實一切都有一條線在牽着,而這條線就是百姓一心渴望天下一統,平靜生活的心。
這裏已經經歷戰亂太久了!
天下一統,大勢所趨
要説起中原地區一直被戰亂侵擾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卻是能夠直接説到兩百年前的八王之亂了,而到了北魏的時候各方勢力爭權更是堪稱混亂!
尉遲迥能征善戰,擁兵數十萬起義,為何僅僅兩個月便全軍覆沒
北魏分裂東西,東魏被權臣高歡把持,而西魏則是被北周文帝宇文泰掌控在手中。公元556年,宇文泰逝世將權利錯交自己的侄子宇文護,導致後面宇文護擁兵自重,兩個宇文泰之子死於他手,直到宇文邕登基。宇文邕吸取了前面兩個哥哥的以死換來的經驗,十二年韜光養晦,卧薪嚐膽,572年將宇文護斬殺,隨即才掌握了大權。
而歷經幾代皇帝更迭,已經六十五歲的蜀國公尉遲迥居於一隅,隱隱有了退休頤養天年的態勢。但也沒過幾年省心日子,本來天下所歸,態勢一片大好的宇文家政權卻被外戚篡奪了,究其原因就是宇文邕死前將自己的皇位傳給了長子宇文。
尉遲迥能征善戰,擁兵數十萬起義,為何僅僅兩個月便全軍覆沒
宇文此人是個荒唐帝王,將自己的皇位傳給了才六歲的兒子,自己則整日在後宮尋歡作樂。此舉直接就給了外戚楊堅可趁之機,才不過兩年時間就將宇文家的天下玩沒了。
這就是當時的天下大勢,終年的戰亂除了那些謀權者,就沒有一個人不盼着這天下能夠早些安穩下來的!
而百姓是天底下最單純的人物,小農經濟下,他們只要有一方不被戰亂侵擾的土地就能夠很好的活下去,根本不在乎到底是誰掌權,誰當皇帝。更何況宇文家征戰多年,沒有一個閒下來的皇帝,不是忙着征戰奪權,就是忙着享樂尋歡。
宇文家又是鮮卑貴族,而此時距離北魏孝文帝改革未過百年,鮮卑族與漢族之間的民族矛盾雖然日趨減少,但卻不是完全消失了。在這羣樸實的百姓眼中身為漢人的楊堅稱帝是理所應當。
只是尉遲迥沒有看出來,一心想要接着為宇文家守護江山卻沒有想過他治下的百姓有沒有這個想法。他兵敗不過是順應天下大勢,自殺也不過是不想要讓自己的一腔熱血冷掉罷了。
尉遲迥能征善戰,擁兵數十萬起義,為何僅僅兩個月便全軍覆沒
後繼無人,身死道消
楊堅也果然沒有讓百姓失望,繼位之後僅僅十年的時間就統一了天下,自此從八王之亂到五胡亂華近三百年的亂世終於結束在了楊堅手上。
統一全國之後,楊堅更是勵精圖治,讓這片苦於戰亂的土地得以休息,百姓得以安居樂業,而歷史也證明了楊堅確實是不可多得的一位明帝。
但若是讓尉遲迥贏了這場戰役呢?他是否能夠幹掉楊堅擁立宇文家人稱帝,又或者是自立稱帝?
不考慮兩方勢力,尉遲迥身死之時已經六十四歲了,歲數上定是熬不過楊廣。另一方面他死了之後,誰合適坐這謀反的領頭人位置呢?草包兒子,還是心思各異的各路人馬?
細數下來沒有一個合適的人!而且就算是有也不過就是另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故事罷了,戰亂一直都不會停止。
而楊堅則不同,手底下能人異士頗多不説,支持他的人也多得很,就算他死了能夠繼承他意志的人也比比皆是。
尉遲迥能征善戰,擁兵數十萬起義,為何僅僅兩個月便全軍覆沒
總之尉遲迥起兵是一件輸了理所應當,贏了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一件事。
統一是天下大勢,讓天下大亂或許只需要一個人,譬如賈南風一人專權弄權,成了八王之亂的引子。而要終結亂世卻是需要幾輩人的努力,而尉遲迥也只不過是滾滾流淌的歷史長河之中的一條小魚罷了,還沒長大就被楊堅吊起來吃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75 字。

轉載請註明: 尉遲迥能征善戰,擁兵數十萬起義,為何僅僅兩個月便全軍覆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