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教師的工資,很多一線教師都有一肚子苦水沒處倒,加班沒有加班費亦或是少得可憐,作業一堆改不完,稍不留意就要扣錢,尤其是當班主任的語文教師,工作多到幹不完,既是老師,又是保姆。
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要進一步提高一線教師和班主任的績效工資,加大榮譽標誌和物質獎勵力度,以此來促進優秀教師長期從教、終身從教。
這條重磅消息一經公佈後,網友都替老師感到高興,同時希望這一次不要再讓政策“吹空調”,要儘快落實,讓很多在職教師也看到了希望,但也讓很多老師感到憂愁,紛紛發表自己的感言。
補貼的這部分績效從何而來?從業務能力較差的老師績效中扣除嗎?這樣是否會引起教師之間的矛盾?
這項政策落實後,最終受益的是哪些教師?
答案很明顯,天天上課,工作忙的教師,副科老師極有可能得不到這部分績效獎勵。
先不論城市中的教師待遇如何,看看周邊鄉村小學的教師,有幾個年輕教師願意駐留呢?農村地區的教師流失率越來越高,即便是大力推動下鄉扶貧教育,但都是走走過場,去體驗生活,覺得累了就主動走人,留都留不住,頻繁更換老師,教學質量也得不到保障,其中就有薪資太低的原因。
此前,在城市中,有很多一線教師聲稱“每個月領着兩三千的月薪,卻要承受超人的壓力”,不堪重負,選擇辭職,學校頻繁換教師導致家長不滿。
有一名在學校有着6年教齡的老師稱“每個月都不超3000,真穩定。”
尤其是四五線小城市的班主任,進入單位後一生勤勤懇懇,每個月只換來幾千塊錢,幾乎都買不起房子,學校內也都是清一色的女教師,盡心盡力,但收入根本不能看,班主任平日裏既要上課、備課,還要處理班內其他問題,相比之下,副科教師就顯得較為輕鬆,畢竟放學後就沒什麼事了,也沒有家長去詢問在音樂課上的表現,更沒有家長問繪畫的技巧。
其他科目的老師可能會質疑:為什麼僅有一線教師和班主任才能得到補貼呢?
一線教師的定義就是每天都需要上課的教師,一線點出了課程的重要性,例如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這幾門課程幾乎天天都要上,現在歷史、地理、生物要被列入綜合考試中,因此,也可以稱為主科了,但強度遠不及語數外三門。
一線教師中的語文科目通常還要擔任班主任,有些家長和副科教師覺得班主任並沒有多辛苦,都是老師太矯情,每個月還有班主任費,沒有理由喊辛苦。
實際上,大多數語文教師都想主動放棄班主任一職,尤其是中小學的班主任更是難當,除了負責學習上的內容,還要處理小孩子之間的矛盾,幾乎就是一名保姆,遇到節假日還要安排一些有童趣的活動,身心交瘁。
對於一線教師而言,其工作重中之重是教書育人,而不是忙於學校的各種活動和開會,提高教師工資的同時,也應該着重於減負,此外,職稱考核和榮譽也應優先考慮一線班主任,讓大家都主動走到一線崗位,願意當班主任,這樣才有利於學校的資源分配。
話説回來,我認為以績效工資刺激教師的積極性,不能用學生的成績來衡量,以前有些學校老師的績效工資與班裏總成績掛鈎,造成很多教師為了追求成績而分類教學,重點照顧班裏學習好的,放棄學習差的,造成不公平教育的情況,所以績效工資還是不宜與成績掛鈎比較好!
提高一線教師績效工資的意義在於調動主觀能動性 ,讓個人願意常駐校園, 績效工資向一線教師和班主任傾斜並沒有什麼問題, 但考核的方法要儘量規範清晰,保證公平,這樣才能刺激其他老師都願意走向一線。
那麼,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