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騎兵作為古代戰場的霸主,養一個要花多少錢説出來可能會嚇一跳

由 納喇傲兒 發佈於 經典

要説戰場上的霸主,小啾想到的就是近代戰爭的馬克沁機槍。馬克沁機槍對於戰場的控制力是其他武器都難以比擬的,可以説它是近代戰爭中的霸主。而在冷兵器時代的古代戰場,能做到馬克沁機槍那樣控制戰場的是什麼呢?那就是馳騁沙場的騎兵。

縱觀以前的歷史,我們能夠發現,一統天下的帝王背後都會有一支強大騎兵,比如光武帝劉秀背後的“幽州突騎”,唐太宗李世民的“玄甲精騎”,亦或者宋太宗趙光義的“靜塞軍”。這些騎兵替各自帝王不斷征戰沙場,贏得一場又一場的戰爭,充分體現出古代騎兵的重要性。也因為如此,古人都説“得騎兵者得天下”。
那這麼強大的騎兵隊伍為什麼人數都這麼少呢?很多朝代甚至連騎兵都沒有,這是為何?北宋初期的靜塞軍隨着時間的流逝逐漸落寞,為啥後來沒有重新啓用騎兵呢?原因在於“養一個騎兵真的太貴,朝廷國庫沒那麼多錢呀”。

古代騎兵的戰略價值相當於如今的航母,雖然很多國家的科技都能夠造出航母,但是苦於沒有充足的資金來維持航母的日常運行,國庫經不起燒。而古代騎兵亦是如此,打造一支並不難,怎麼養得起才是最大的問題。
古代那些著名的騎兵隊伍人數都不多,最多也就幾千人而已,只佔了軍隊人數的百分之一左右。如果他們想要擴充隊伍的話,首先就得解決戰馬的問題。

古代戰馬的培育場所有限,大部分都是在西北邊塞培育。所以,一個朝廷要想培育自己的騎兵隊伍,就得拿下西北河套地區,而這並不是每個朝代都能做到的事情。很多時候,這些地區都被分割出去了。
戰馬的培育也不是這麼簡單,要保證戰馬能有充足的營養,草料配上大豆之類的營養飼料才能夠滿足一匹戰馬每一頓的需求。漢朝的時候為了鼓勵民間養馬就曾經下達只要養馬就能免除賦税的詔令。有人計算過,養育一匹戰馬的草料都足以養10個士兵了,給戰馬配備的資源都能夠維持三户人家的一年的温飽,這對於朝廷來説是一個巨大的資金壓力。

不僅戰馬養不起,培育騎兵也是一個很大的開銷。養一個騎兵最少都需要耗費三年的時間,不單單要練習在馬背上的刺殺,還得提升耐力和承受力,畢竟他們要身披重甲。光騎兵的糧食就比一般的士兵要多一到兩倍,更不用説裝備了。
騎兵身穿的鎧甲可不是一般的鎧甲,他們身上的鎧甲是用20斤鐵打造出來,對於鋼鐵開採量稀缺的古代來説,打造一幅鎧甲的價值都能夠在寸土寸金的京城買幾套四合院了,價值多少錢大家心裏都有數。

綜合戰馬、騎兵、盔甲這幾個要素,古代養一個騎兵都能夠養二十個步兵了,再加上戰馬和盔甲每幾年都得換一批,這麼多資源和錢財,朝廷怎麼可能頂得住。更何況,當時的統治者沒有遠見,他們只看到了士兵的數量和投入的錢財,並沒有考慮到騎兵能夠帶來的價值,他們只覺得,用一個騎兵的資源來培育20個步兵不香嗎?

事實證明,目光短淺的北宋並沒有撐多久,很快就被北方的鐵騎給踏平了。畢竟一個騎兵能夠衝破十幾個步兵的陣型,如果他們中能出一個有遠見的將軍,能看到投資騎兵的價值,我想北宋王朝存在的時間還能更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