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是如何建成的?比肩晉齊楚,神似羅馬帝國

一個國家是如何崛起的?

按照正常邏輯,應該是第一代統治者開天闢地,第二代統治者恢復經濟,第三代統治者讓國家富裕,第四代統治者讓國家達到巔峯。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很難説哪一代統治者是完全無法取代的。

秦國是如何建成的?比肩晉齊楚,神似羅馬帝國
比如説,漢高祖建立開天闢地,呂后恢復經濟,文景兩代皇帝讓國家富裕,漢武帝讓國家達到巔峯。

説起來,似乎誰都是無法取代的,但細細追究起來,又好像不是那麼回事。

即使沒有漢高祖,必然也會有人出來做開天闢地這件事,因為當時的天下大勢就是由大亂到大治。

即使沒有呂后,以漢初功臣和同姓諸侯王的體量,想重新出現大亂好像也不太可能。

即使沒有文景兩代皇帝,經歷過漢高祖和呂后兩代的積累之後,國家本就到了高速發展經濟的時代。

説起來漢武帝好像更重要點,但漢武帝打匈奴,把漢帝國折騰得夠嗆,多虧了文景兩代的底子厚。從這個角度來看,漢武帝似乎也談不上不可或缺。

但如果反過來説,上述諸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其實也説得通,同樣有很多論據可以證明這一觀點。

事實上,在一個國家的成長過程中,並不是誰缺了誰不行,也不是誰缺了誰照樣行,他們之間的關係,應該是相輔相成的。

我們之所以覺得漢高祖或者漢武帝很重要,不過是因為西漢建立得過於順利,給了大家一種錯覺。

秦國是如何建成的?比肩晉齊楚,神似羅馬帝國
在歷史長河當中,很多國家的成長過程遠比西漢王朝更復雜,也更漫長。

很多國家的崛起,通常不像西漢王朝那樣順遂,而是要經過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付出,通過默默無聞打怪升級的方式,歷時上百年甚至幾百年,才能逐漸崛起。

在這個過程中,統治者對於國家崛起的重要性似乎降到了最低;

在這個過程中,很多統治者只是留下了一個名字,和幾件乏善可陳的事蹟。

關於這一切,我們看看羅馬帝國的發展過程就能明白。

最初,羅馬只是意大利半島上的一個蕞爾小國;

後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羅馬終於成為意大利半島上的一個強國;

然後,又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羅馬終於稱霸意大利半島,並且逐步統一了意大利半島;

接下來,羅馬通過近百年的戰爭,打敗稱雄北非的迦太基,成為環地中海的強國;

最後,羅馬又通過近百年的戰爭,打敗稱雄希臘半島的馬其頓,奠定了以地中海為中心地區的帝國基礎。

直到此時,我們耳熟能詳的羅馬統治者凱撒才終於閃亮登場。

秦國是如何建成的?比肩晉齊楚,神似羅馬帝國
如果我們願意正視這種歷史事實,還會覺得凱撒是羅馬歷史上不可替代的人物嗎?估計是不會的。

如果説凱撒不可替代,那麼他前面的統治者,就一定都是可以替代的嗎?同樣不好説。

歷史之所以容易演變成英雄傳奇,就是因為大多數人喜歡抹去英雄的先輩功績,也會模糊英雄後繼者的功績。

我們必須得知道一個事實,那就是凱撒被人們説了個神乎其神,最後卻被眾多反對者聯手火併出局,他死後羅馬一片混戰。

但即使是凱撒被人火併出局,羅馬也沒有停下繼續發展的腳步:屋大維作為凱撒的繼任者,在羅馬歷史上的地位並不遜色於凱撒。

可即使是在屋大維去世之後,羅馬同樣在繼續發展。

凱撒和屋大維之所以比他們之前和之後的羅馬統治者更出名,主要是因為他們出現在了歷史的關鍵節點上。

在凱撒之前,羅馬的其他統治者一直在默默地升級打怪,為了羅馬的發展做着自己的努力;

在屋大維之後,羅馬的其他統治者同樣在默默地砥礪前行,為了羅馬的壯大做出自己的努力。

大家可以隨便找一個自稱精通羅馬史的人,問他一個問題:羅馬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蕞爾小國,在逐漸統一整個意大利半島的過程中,統治者都是誰?

大家也可以隨便找一個自稱精通羅馬史的人,問他一個問題:羅馬一路砍殺,逐個征服地中海各大強國,這一時期的羅馬統治者都是誰?

相信我,如果不翻開書、不打開網頁一個一個查,應該沒什麼人能給出完全正確的答案。

為什麼會這樣呢?無非是因為處於這兩個時期的羅馬,並不是西方世界的主角。

凱撒和屋大維出場時,經過羅馬統治者一代接一代的打怪升級,羅馬已成長為西方世界的唯一主角。在這種背景下,凱撒和屋大維站在了羅馬歷史舞台的正中央,自然就成了那個時代的主角。

可即便如此,在屋大維之後的羅馬統治者,其知名度都無法與凱撒和屋大維相提並論了。

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羅馬已經逐漸走向統一和穩定,雖然它依然在不斷地成長和擴張,但傳奇色彩已經大大削弱了。

秦國是如何建成的?比肩晉齊楚,神似羅馬帝國
在講秦國的歷史前,我為什麼要先講羅馬帝國的歷史呢?就是因為這兩個帝國的成長曆程實在是太相似了。

羅馬的歷史從公元前753年正式拉開序幕,秦國的歷史則是從公元前770年正式拉開序幕。

東西方兩個標誌性大國閃亮登場的時間,竟然只相差了不到二十年。你説巧不巧?

公元前770年,周幽王被老丈人夥同蠻族滅掉了。

在周平王東遷的過程中,因為秦襄公表現得非常優秀,所以周平王就給了秦國一個正式編制,這使得秦國開始進入諸侯行列。

周避犬戎難,東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

從這層意義上講,秦國是周平王東遷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此前的秦國,也只是一個緊靠關中平原的蕞爾小國,小得甚至都沒名沒份。

於是孝王曰:“昔伯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今其後世亦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庸。”邑之秦,使復續嬴氏祀,號曰秦嬴。

此前,如果江湖上有百大高手排行榜,估計秦國連入榜的資格都沒有。

周平王東遷後,秦國接管了周王朝遺留下來的大批資源,算是正式擠入了江湖百大高手之列。

可週王朝遺留下來的大批資源已經被蠻族所佔據,秦國只是得了一個名分,想要變得名副其實,還需要自己通過擊敗蠻族的方式來獲取。

曰:“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與誓,封爵之。

秦襄公還沒來得及高興,就在四年之後戰死了。

十二年,伐戎而至岐,卒。

但由於秦國已經走上了崛起的道路,所以秦襄公之死並不會有太多阻礙。

秦襄公死後,他的兒子秦文公上位,繼續經營秦襄公未竟的事業。

經過近6年的努力,秦文公終於把歧山一線的蠻族打跑了,秦國的版圖出現了一次大規模擴張。

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敗走。於是文公遂收周餘民有之,地至岐,岐以東獻之周。

在江湖百大高手排行榜中,此時的秦國應該可以排在六十或七十位左右。

秦文公死後,他的孫子秦憲公上位。

秦憲公在位期間,滅了蕩社、芮國和蕩氏三股勢力,使得秦國的版圖再次實現擴張。

三年,與亳戰,亳王奔戎,遂滅蕩社。

秋,秦師侵芮,敗焉,小之也。冬,王師、秦師圍魏,執芮伯以歸。

十二年,伐蕩氏,取之。

在江湖百大高手排行榜中,此時的秦國應該可以排在三十或四十位左右。

秦憲公死後,他的兒子秦武公跌跌撞撞地上位。

秦武公在位期間,先是兼併了邽、冀兩大蠻族,繼而又征服了杜、鄭兩縣,使得秦國的版圖又一次實現擴張。

十年,伐邽、冀戎,初縣之。

十一年,初縣杜、鄭。滅小虢。

在江湖百大高手排行榜中,此時的秦國應該可以排在二十位左右。

上述排名只是為了讓大家對秦國的成長有個直觀概念,不值得深究。

秦武公在位期間,距離周平王東遷已經過去了大約一百年。

在這一百年的時間裏,秦國終於取得了初期的海選勝利。

秦國是如何建成的?比肩晉齊楚,神似羅馬帝國
到目前為止,我們完全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秦國之所以能夠崛起,就是依靠一代代國君的努力,但我們卻很難説哪個人是不可或缺的。

此後呢?還是依靠一代代國君的努力,我們同樣也很難説哪個人是不可或缺的。

秦武公死後,其子秦德公上位。

秦德公在位期間,秦國遷都到雍城(今陝西鳳翔縣)。

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鄭宮,以犧三百牢祠鄜畤,卜居雍。

這次遷都,意味着秦國的軍政重心開始東移,也意味着秦國把西北的主要經濟區佔得差不多了。

在這種背景下,終於拉開了秦晉之間連綿不斷的恩怨情仇史。

在此之前,秦國在陝西打怪升級,晉國在山西打怪升級,兩國是沒有交集的。

現在,秦國稱霸陝西,晉國稱霸山西,兩個區域性大國終於開始爆發正面衝突。

秦德公死後,他的三個兒子輪流坐莊,第三個兒子就是大名鼎鼎的秦穆公。

生子三人:長子宣公,中子成公,少子穆公。

秦穆公在位期間,秦國似乎已經暫時擴張到了極限。

此時的西部地區已經被秦國曆代國君開發得差不多了,東部地區又被晉國牢牢掌控,秦國被堵死在黃河一線,始終無法向前發展。

但儘管如此,我們也必須承認:在江湖百大高手排行榜中,此時的秦國已經成為了無可爭議的四強之一。

秦國是如何建成的?比肩晉齊楚,神似羅馬帝國
秦國稱雄西北,開始進入天下四強之列,終於可以和稱霸山西的晉、稱霸山東的齊、稱霸湖北的楚並世稱雄了。

而此時的羅馬帝國也已統一意大利半島,終於可以和稱雄北非、稱雄希臘半島、稱雄西亞的強國相提並論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秦國稱雄西北,大致相當於羅馬帝國統一意大半島。

有所不同的是:秦國實現這一目標,只用了一百五十年,而羅馬帝國用了將近五百年。

但這並不代表秦國就一定比羅馬帝國強,更不代表秦國曆代國君就一定比羅馬歷代統治者強。

之所以會出現這麼大的差距,主要還是區域不同的原因。

在中華大地上,秦國用一百五十年的時間成為四強之一,晉國和楚國也只用了一百餘年的時間,齊國得天獨厚,實現這個目標只用了不到一百年的時間。

從這個角度來看,此時的秦國雖然是四強之一,但和其他三個競爭對手相比,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的。

秦國是如何建成的?比肩晉齊楚,神似羅馬帝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66 字。

轉載請註明: 秦國是如何建成的?比肩晉齊楚,神似羅馬帝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