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的戰爭,德意日為首的法西斯國家發起的戰役,隨着現代科技的引用,讓全世界都遭到了巨大的創傷,而納粹黨元首希特勒的一生,也值得讓後世感到反思。後人出版過不少關於希特勒的傳記,然而不少希特勒傳,尤其是法國人所編著的書籍裏面,將希特勒描述成為了一個異想天開的瘋子和一無是處狂妄自大的無賴。
毫無疑問,希特勒是一個極端民粹主義下誕生的惡魔,但是這樣的描寫,很顯然有失偏頗,他是德意日三國當中,唯一不依靠政變,而是靠着民選走上台前的元首,德國人不可能都是傻子,為何他們心甘情願的將選票投給一個這樣的人呢?就讓我們好好分析分析。
1933年,希特勒上台前的德國,可以説是內憂外患,一戰戰敗後,德國需要支付價值為1320億馬克,相當於9.6萬噸黃金的賠款,這是個什麼概念?1933年德國的生產總值,也才只有737億帝國馬克。
而到了2010年,德國向法國交付了6870萬歐元,才正式還清最後一筆戰爭賠款,而更加雪上加霜的,則是20世紀30年代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大量工廠倒閉,無數人失去了工作,只能夠等待政府的救濟,而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希特勒走上了台前。
他如何向德國人承諾的?希特勒聲稱,只要給他幾年時間,他將會讓每家每户的德國人擁有面包和牛奶,希特勒還表示,他上台後,會領導德國人,拒絕支付那些被他們視為苛刻不平等的賠款。
希特勒的這份魄力,很顯然當時主政德國的魏瑪政府是不曾擁有的,因此希特勒成為了總理。他在上台之後,立刻對經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首先納粹政府便和海岸對面的羅斯福總統一樣,加強政府對經濟的管控力度,淘汰中小企業和手工業,加速資本的生產積聚和集中,強制卡塔爾化。第二點則是在證券法、銀行監管和税收豁免方面引進了監管制度,拒絕資本的流出以及市場惡意的壟斷提價,穩定物價水平。
此外,希特勒限制已婚婦女就業,鼓勵其回家專營家務,大搞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修建高速公路、飛機場、兵營、齊格菲防線,這也都是注射於德國心頭的一針強心劑,至於第四點,就是德國重新擴軍來解決人員的就業問題,在農業方面,納粹出台了多項農民優惠政策,提出了“自給自足”口號,力圖減輕國家在糧食和其他原料上對於國外市場的依賴。
那麼希特勒政府的效果如何呢?在1939年,經過兩個四年計劃發展,德國的生產總值增加到1.264億馬克,而1933年,德國有600萬人失業,但是到了1935年,數字下降到400萬,而到了1936年,則基本實現了全部就業,失業率只有5.7%,等到1938年,失業率繼續下降到0.95%、希特勒對於德國人來説,確實做到了上台前的承諾,他的人氣高居不下也就可以解釋了。
因此有人也會問,如果希特勒只發展經濟而不侵略,那麼會成為世界一流強國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事實上德國在希特勒的手下,只能夠算作復興,但是談不上崛起,在一戰中,德國喪失了13.5%的領土,並且被強迫承認奧地利獨立,而德國主要煤礦場地,被法國開採15年,公元心臟魯爾工業區,更是被法國和比利時聯合佔領,這些事實上都限制了德國人的發展。
而且希特勒恢復經濟,同樣是以擴軍作為條件的,這也就意味着,如果它不通過對外擴張收回成本,那麼經濟的復甦也只不過是一場馬上要破裂的泡沫而已,再加上德國人在一戰當中積累的怨氣,歐洲戰役的爆發,也就成為了必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