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為好奇心“遮風擋雨” 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由 公羊易綠 發佈於 經典

上海包玉剛實驗學校: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充分發展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樹能力來斷定一條魚有多少才幹,它整個人生都會相信自己愚蠢不堪。”以教育視角看,這句話點明瞭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讓不同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上海包玉剛實驗學校,“你與別人一樣嗎”“你有什麼不一樣”“你喜歡這個‘不一樣’嗎”,是對每個新入學孩子的“開學三問”。記者看到,這種旨在促進學生個性充分發展的教育理念,已融進課程、課堂、活動、實踐等各個環節,正在對學生成長成才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品德為先

創辦於2007年的上海包玉剛實驗學校,是一所十二年一貫制非營利、創新型、國際化民辦學校。創辦人定下了“全人教育”辦學理念,明確辦學使命為“發展全人教育,傳承中華文化,拓展國際視野”。

總校長吳子健説,“全人教育”致力於把學生品德教育放在核心地位,幫助每個孩子養成陽光、自信、包容、創新的個性特質,首要的就是讓學生能夠懂得關愛他人,講誠信。

“好幾次孩子打電話回來,問我要不要聽‘好消息’,結果一問,全都是他同學的好事兒,沒有一件是他自己的事。孩子是真心為同伴取得的成績驕傲,我這個大人都十分感動,我感到他們之間的關係很融洽,不是對手,而是夥伴和戰友。”一位學生家長這樣説道。

走進包玉剛實驗學校小學部,校園角角落落也是“課堂”,諸如“每天放學後,幫清潔工阿姨把椅子搬到桌子上”“給家人寫封感謝信”“至少做一件幫助朋友的事情”這樣的育人小貼士隨處可見。

據瞭解,品德教育課程、行為管理、兒童保護與健康、特殊教育需求等四大板塊共同構建了包玉剛實驗學校的品德教育體系。課堂內外,既有觀念的引導,更有具體行為的矯正。

“我們希望培養孩子的主人翁意識,讓他們能夠對自己的行為、態度和選擇造成的結果有一定認知且能夠承擔,這才是我們教育要達成的目標。”包玉剛實驗學校小學部低年級主任王戈説。

“張揚”個性

好奇心是學習原動力,注重個性發展的教育必須為這份好奇心“遮風擋雨”。

包玉剛實驗學校一名二年級男孩曾在學校衞生間內拆裝抽水馬桶的水箱。教師瞭解到,他是因為對馬桶抽水原理好奇,可家中馬桶又是連體式,所以在學校做起了“實驗”。學校充分尊重這名男孩的研究興趣,並進一步培養其動手能力,最終該生在國際樂高比賽中多次獲得大獎。

“還有一個孩子,曾通過校醫務室電腦‘黑’進了學校互聯網。我們對這件事很重視,但不是簡單地處分了事,而是看中了他的興趣特長,專門請名師培養他的計算機能力,後來他作為科技部和中國科協的‘英才少年’,多次參與相關項目的國際研究。”吳子健説。

去年6月,包玉剛實驗學校高中部上演了多部受到學生追捧的中英文戲劇作品,有原創,也有經典再現。這些劇作中,都有學校首屆5位IB(國際預科證書課程)戲劇課學生的身影,而這門課也正是為這5名對戲劇創作有着強烈興趣的學生專門開設的。

因體育、藝術類活動及賽事繁多被戲稱為“文體校”;為鼓勵學生從小事做起,開展為期一月的“日行一善”主題活動;每個小學生年均圖書館借閲量超過100本,四大名著等國內外名著都被列為初高中學生必讀書目……在包玉剛實驗學校,尊重和發展學生個性的背後,是寬容環境的營造,以及對潤物無聲、志在長遠教育思想的推崇。

融會中西

教學質量始終被各方關注。據介紹,包玉剛實驗學校在嚴格遵循國家課程要求基礎上,結合自身辦學理念構建了獨具特色的十二年一貫制新型課程方案。其中,義務教育階段實施“上海+”課程:堅持國家課程理念、標準、方案與教材,引進、吸收、融合國際課程中符合我教育方針的教學內容、評價方法等;高中階段實施“國際+”課程:融合上海課程和精選國際課程,開設IGCSE(國際普通中等教育證書)和IBDP(國際預科證書課程)等,同時做好語文、歷史、地理、政治等中文教學工作。

“只學四書五經怎麼面向數字化時代?不學傳統文化又怎能建構人生觀與價值觀?”學校創辦人包文駿表示。在這樣的“辯證法”下,學校致力於讓每個學生既有“中國心”,又兼具世界眼光。

吳子健介紹説,學校教師來自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外籍教師佔教師總人數50%以上,我們需要所有老師都秉承共同的育人理念,在各項教育改革和實踐中凝聚起合力。

吳子健還表示,學校實施走班制教學方法,為那些在某些學科學習上相對落後的孩子提供個性化教學,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學校一以貫之的教育理念是面向所有學生並貫穿於學校、家庭、社會活動之中的,我們將為每個孩子的充分發展、健康成長打下堅實基礎。”(吳振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