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她被稱為千古賢后,是李世民心中摯愛,為何死後卻被滅全族!

由 戚國慶 發佈於 經典

曾經有這麼一位作者説過,如果富察皇后是乾隆皇帝心中的白月光,那麼長孫皇后便是李世民心中的硃砂痣。長孫皇后在中國歷史上有“千古第一賢后”的美譽,她輔佐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玄武門之變”,她親自勉勵將士,多次義無反顧地站在丈夫身後,和胞兄長孫無忌及房玄齡等秦王府僚,共同給予丈夫毫無保留的支持。
當上皇后的她,經常與丈夫李世民一起地共執書卷,談古論今,發表獨特見解,對丈夫與朝政大有裨益。唐太宗對長孫皇后也一向愛重,君明後賢臣直,文治武功,春風和睦,親切包容,唐王朝迎來了一片繁榮景象。但是為什麼在長孫皇后病逝後,長孫一家卻慘遭滅族呢?
(長孫皇后劇照)
長孫皇后出身名門貴族,是一位將門之女。由於長孫家與唐國公家的關係十分交好,並且長孫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與李世民是少年時期的好友,因此長孫皇后與李世民在年幼的時候便有婚約,等到二人年歲合適,兩家便為其舉行了婚禮。
這對小夫妻在婚後的感情十分好,但是隋煬帝暴政,朝廷並不安穩,各地皆有起義之人。而李家也決定舉起義旗,沒過多久,李淵便登基稱帝,而李世民則被封為了秦王,長孫氏則被封為了秦王妃。
玄武門事變後,李世民登上皇帝之位,而長孫氏也成為了皇后,至此,這對帝王夫妻開啓了他們的傳奇一生。《新唐書》曾有記載:長孫皇后性仁孝儉素,好讀書,常與上從容商略古事,因而獻替,裨益弘多。
李世民曾經對大臣房玄齡説過:“皇后庶事相啓沃,極有利益爾。”這句話翻譯成就是説皇后用平時的故事來啓發我,是非常有益的。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劇照)
從這裏我們能夠看出,李世民認為長孫皇后對他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那麼長孫皇后為李世民做了哪些事情呢?
首先由於李世民在建立唐朝時功勞很大,一時間功高蓋主,所以李淵與李世民的關係十分緊張,而當時長孫皇后經常進宮,斡旋二人的關係,這避免了李淵對李世民的殺心。
其次,在玄武門事變中,長孫一家功不可沒,而長孫皇后更是親自在第一戰線安慰將士們,這也直接影響了玄武門事變的勝利,幫助了李世民登上皇位。
李世民的皇位來路不正,他是通過政變以及逼父殺兄所得。而長孫皇后為了挽救他在世人面前的形象,經常勸導李世民察納雅言,這也直接讓李世民在世人面前,樹立了一個明君的形象。
作為皇后,長孫皇后無疑是為後代皇后樹立了榜樣。但是為什麼在長孫皇后去世後,長孫一家甚至慘遭覆滅呢?在這裏我們要提到一個人,他就是長孫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李世民也很賞識他。但是長孫皇后為了避免外戚專政,她並不希望長孫家的人在朝廷中有太大的官職。為此,長孫皇后還曾與李世民產生過分歧,直到長孫皇后病逝,李世民才開始真正的重用長孫無忌。
後來長孫無忌當上了宰相,成為百官之首。在李世民彌留之際,他甚至選擇了長孫無忌作為託孤大臣,這明擺着是將所有的權力都交給了長孫無忌。在李世民死後,長孫無忌權傾朝野,先後殺了李世民的兒子李恪,以及江夏王李道宗。
而李治在登基為帝后,處處被長孫無忌壓迫,內心早已十分厭倦這位老臣。不但如此,長孫無忌還十分反對他立武媚娘為皇后,於是李治起了殺心。長孫無忌死了之後,長孫家沒有了靠山,只能任人宰割,於是那個曾經輝煌一時的長孫家族就此覆滅了。
(李治劇照)
長孫皇后為何被稱為千古第一賢后?
一,不論丈夫身處何境,一直陪伴左右,不離不棄,出謀劃策;
二,以身作則,抵制外戚專權,哥哥長孫無忌與唐太宗為布衣之交,又是皇后胞兄,還是輔佐元勳,李世民視為心腹,讓他自由出入皇宮內室。還要任命他為尚書右僕射,最後卻遭到長孫皇后的反對,她因為她覺得自己身為皇后,家族的貴寵已極,不願意家族子弟再遍佈朝廷,招人言語。
三,教育諸子,長孫皇后生性簡約,不喜浪費,兒子李承乾成為東宮太子後,管家在長孫皇后面前屢次要求增加費用,長孫皇后雖然愛護兒子,但並不想助長東宮的奢侈之風。她對別人説:“身為儲君,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揚,何患器物之短缺與用度之不足啊!”於是駁回了請求。
四,推舉賢人,?護佑賢良。長孫皇后雖然不主動出面干涉朝政,但她卻看重賢良。比如魏徵、房玄齡等人,都是通過長孫皇后得到重用。關雎美后徳,長孫皇后維護中正之臣,實不負關雎之美。
李世民愛重長孫皇后,尊重她的看法,即使朝政大事也毫不避諱。經常向長孫皇后詢問朝中賞罰之事,長孫皇后不想回答時以“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為由拒絕干涉朝政。
無須誓言表白,多少次危難中的生死相隨,增進了李世民與長孫皇后在相知相守歲月中的濃情深意。無論夫妻倆身份如何改變,至死不渝。
參考資料:《新唐書·長孫皇后傳》《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