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後,清朝的那些妃子,後來都是怎麼生活的
清朝滅亡後,後宮的妃子大致有兩種歸宿:一種是靠着皇家的積累,安享晚年;另一種則經歷坎坷,甚至還有再行嫁人的。
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順治帝定都北京,至此大清朝徹底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的統治者,建立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制度的王朝。正如其他封建王朝一樣,清朝從建立逐步走向鼎盛,又從鼎盛逐漸衰敗,直至滅亡。清朝在康熙時期開始興盛,經過雍正帝的平穩過渡,直到乾隆中期達到巔峯狀態。這一時期的中國取得了空前絕後的繁榮,各國競相朝拜,成為當時世界上有數的大國之一。
然而民間有句俗語:富不過三代。中國封建社會似乎都未逃過此種命運,世襲制的弊端導致皇權的最高統治者,一代不如一代。從嘉慶到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大清朝一年不如一年,基本上在吃祖宗的老本。直到鴉片爭爆發後,國家遭到外敵入侵,喪權辱國的事件頻頻發生,中國人民奮起反抗,先後爆發了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等近代革命。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同年2月12日,溥儀退位,把權力交給袁世凱,清朝滅亡。
大清滅亡時,皇帝溥儀剛剛六歲,後宮還沒有嬪妃。國事全由隆裕太后主持,溥儀退位的決定,自然也是有太后做主的。在迫於各方壓力的情況下,隆裕太后決定答應袁世凱頒佈宣統帝溥儀退位的詔書,來換取《清室優待條件》。
《清室優待條件》的內容其中就有一條是關於後宮安置問題的,內容表示,清成員可以繼續住在紫禁城中,待遇不變,保留太監侍衞宮女。也就是説大清剛剛滅亡時,皇宮還是存在的,按部就班,後宮沒有太大的變化。
嬪妃宮女們還可以住在紫禁城裏,只不過皇帝沒有權力再決定國家大事了而已,其他保持不變。現在看來,這恐怕是隆裕太后為大清做的最明智的選擇了,沒有腥風血雨,權力可以平穩的過渡到袁世凱的手中,隆裕太后可以説是立了大功一件,以至於紫禁城可以保持完好無損。
清朝自慈禧主政以來,對皇帝控制的嚴苛,以至於清朝最後的時候,後宮根本就沒多少妃子。光緒後宮只有一個皇后,兩個嬪妃。皇后便是後倆的隆裕太后。她還是慈禧的親侄女,為了加強對光緒的控制,才被接到了宮裏封為皇后,所以隆裕太后實質是光緒的表姐,雖為六宮之首,但也很是無奈。在溥儀退位的一年後,隆裕太后病逝於太極殿,年僅46歲,與光緒帝合葬。
光緒帝的另外兩個妃子,珍妃和瑾妃是姐妹,同時入宮,但命運卻截然不同。珍妃在清朝滅亡前,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城時,瘋狂逃竄失足落入井中,不幸遇難。也有人説,珍妃是被慈禧下令給溺死的。那口溺死珍妃的水井,今天我們在故宮裏還能看到。
而珍妃她的姐姐瑾妃,是於1924年病逝於永和宮中的,她和溥儀的關係很好,溥儀很尊敬她,離世後葬於光緒帝的崇陵妃園寢,年僅51歲。
清朝滅亡的時候,宮中出來有光緒帝的遺孀,還有同治帝的兩位妃子。在馮玉祥發動政變後,溥儀被出紫禁城,她們年事已高就寄居在公主府邸,分別於1932年和1933年相繼去世。雖然離開了紫禁城,但兩人離開之前,都準備了不少財物,所以晚年過得其實還算不錯。
至於清朝最後一位溥儀,雖然被剝奪權力,但皇帝尊號還是保留的。1922年溥儀16歲,娶了皇后婉容和淑妃文秀。這兩位女子,雖然嫁入了皇家,但卻是在清朝滅亡之後。
光緒和同治留下的幾個妃子,靠着隆裕太后換來的《清室優待條件》,應該説結局都還算不錯。然而溥儀的兩個女人,婉容和文秀,命運就比較坎坷了。婉容嫁給溥儀之後,剛開始的幾年,過的還算不錯。但是後來,在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之後,婉容被迫和溥儀一起離開了紫禁城,到天津居住。
到了天津之後,婉容吸食鴉片成癮。而且還徹底換去了皇后的服飾,成了一位摩登女郎。再後來,婉容和溥儀一起,被日本人輾轉接到了長春。偽滿洲國建立後,婉容被冊封為皇后,但一舉一動都受到日本人的監視。婉容曾幾次想要出逃,結果最後卻都以失敗告終。
日本投降後,蘇聯出兵東北時,婉容被俘,關進吉林敦化的監獄。最後婉容死於監獄,據説死時只是破草蓆卷着便草草埋葬了,至今都不知道婉容的屍骨葬身何處。
相比末代皇后婉容,溥儀的另一個妃子文秀,結果要稍好一些。北京政變後,文秀和溥儀一起,暫時在天津居住。期間日本人接觸溥儀,文秀力勸溥儀日本人不可信,但溥儀不聽,反而變本加厲的排擠文秀。1931年10月,文秀和溥儀正式離婚,文秀也因此成了歷史上唯一一個和皇帝離婚的妃子。
離開溥儀之後,文秀為了生計當過老師,賣過紙盒,後來改嫁給了民國的一個少校軍官。兩個人最貧困的時候只依靠平板車討生活,可也算是自食其力,不枉此生了。1953年,文秀因突發心臟病病逝,年僅44歲。文秀的一生,雖然坎坷,但和皇后婉容相比,實在是好了太多。
作為清朝末代的妃子,清朝的滅亡註定了她們的命運多舛,養尊處優的生活。已經讓她們失去了生活的能力,如果婉容能像文秀一樣不向命運低頭,自力更生,或許她的結局不會如此悲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