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程銘劼 趙博宇)1月21日,政協北京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正式開幕,市政協委員馬勇明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要從學校、家長和社會等多個維度出發,將優質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實現中小學生減負。
馬勇明表示,在此前的調查訪談中,有家長反映,孩子剛上初中就常常寫作業很晚。“任課老師表示自己這門課的作業量兩個小時就能寫完,但問題是孩子至少有四門課的作業需要完成,所有課程的作業總量一晚上難以完成,家長因心疼孩子甚至會幫忙寫作業。此外,部分學校或家長盲目追求‘超前教育’,很多學生放學後還要參加英語、繪畫、鋼琴等多個輔導班、興趣班,下課回到家再寫作業,第二天早上七點還要到校早讀,嚴重影響休息和睡眠。”
據瞭解,2019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曾印發《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 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這一文件在形成過程中,經歷了東中西部9省18市區進行實地調研,對28個省份的250個縣市、1430所學校的中小學教師進行問卷調研。最終聚焦督查檢查評比考核、社會事務進校園、相關報表填寫工作、抽調借用中小學教師等四類事項,對中小學教師進行了減負。
在《意見》出台到今天,社會各界對中小學減負的呼籲仍在持續,不僅中小學老師需要減負,中小學學生及家長也需要減負。為此,馬勇明指出,要從推動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學校、課外、家長和社會多個角度出發,合力推動減負的真正落實與實踐。
馬勇明告訴記者,減負首先要優化優質教育資源配置。當前北京的優質教育資源存在少且集中的問題,為了爭取有限的優質資源,勢必引發激烈競爭,進而轉變成繁重的課業壓力。建議通過政府扶持、社會共建、內生髮展等方式,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綜合解決薄弱學校的存續和發展問題。“如果所有高中的教學質量都跟上去了,那麼大家都會願意在家門口上學。重點是要繼續落實‘優質高中指標到校比例達到50%’的政策要求,緩解擇校給家長帶來的壓力。”
在學校裏面落實減負,馬勇明認為,要建立教學組或班級教師組,協商確定各門課程作業的內容、難度及作業量,確保作業總量合理,儘可能把課程重點內容在課上解決。“老師們之間可以以老帶新,把學校內部的資源盤活,另外,在創新考試和評價機制上,要改變唯分數論的單一評價機制,建立綜合素質評價機制,並減少對高分考生、狀元的過度宣傳炒作。”
此外,在課外培訓領域實現減負,馬勇明表示,有關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及時發現並督促糾正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各種問題,規範教育秩序。尤其杜絕校內任課老師私下開辦培訓班的違規行為。“社會也要加強引導,逐步破除‘唯分數論’,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而對最近火熱的“內卷”一詞,馬勇明則強調,“做教育切忌盲目跟風,家長們要不忘初心,不忘培養孩子的出發點,而教育的初心就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