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靴子落地,學校、教育培訓機構該如何落實要求?
學校減負不等於減教學質量 教培機構轉向素質教育賽道
羊城晚報記者 蔣雋
7月24日,《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公佈。《意見》明確提出“雙減”工作目標: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1年內有效減輕、3年內成效顯著,人民羣眾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
對於《意見》,教培企業紛紛表示堅決擁護、嚴格執行,學科類機構部署向科學、體育等素質教育轉型。教育專家指出,教師需更新觀念合理有效佈置作業,學校須努力適應新要求提升管理水平,教育部門應引導需求完善配套政策。而作為“雙減”工作全國試點城市之一,廣州已經有所行動。
老師、學校:需更新觀念,提升教學水平
意見規定,建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家庭書面作業,可在校內適當安排鞏固練習;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鼓勵佈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複性、懲罰性作業。
“中考全科開考,考試科目越來越多,減少作業能考上高中嗎?”一些家長擔心。也有不少家長對此表示歡迎。“今年暑假作業明顯減少,孩子有更多時間看書、出去運動,”廣州番禺區一五年級家長表示。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廣州中學名譽校長吳穎民表示,減少學生作業負擔,老師需要更新觀念,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反覆操練、重複做題的方式教學,既不能提高教學質量,又加重學生負擔。因此老師要作出改變,改變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效率、合理有效地佈置作業。”吳穎民説。
“雙減”政策對學校教學質量、服務內容提出了更高、更多元化的要求。“學校必須努力適應新要求。加強教師培訓,更新教育觀念、方法、評價方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課後作業品質,學生負擔才會真正減輕。”吳穎民説:“學校也要做好心理準備,管理難度會增加,要建立作業監督、反饋機制,並配合一定的獎懲措施。”
此外,吳穎民提醒教育部門和學校,減量不等於減負。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前提下的作業量減輕,才會被家長認可。
教培企業:落實“雙減”要求,積極謀求轉型
意見中最受關注的內容,當屬對於培訓機構的規定。意見要求,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線上培訓機構不得提供和傳播“拍照搜題”等惰化學生思維能力、影響學生獨立思考、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的不良學習方法。
24日“雙減”政策公佈後,新東方、好未來、作業幫等先後在其官方微博回應表示,將堅決擁護“雙減”政策。
新東方、好未來、作業幫等校外培訓龍頭企業均在其官方微博中表示,在今後工作中嚴格執行相關規定,遵循教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規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依法合規經營,不斷提升教育質量和服務水平,服務國家發展大局,不斷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
多家廣州本地中小培訓機構表示,充分理解和贊成“雙減”政策,並積極謀求轉型。
“作為從業者,我也是家長,我也不希望我的孩子背上繁重的作業和補課負擔,希望他有充足的時間玩耍。”某教培機構總經理告訴記者,該機構已經向青少年美育轉型,推出繪畫等課程,很受家長歡迎。
一家英語培訓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初推出了STEM課程和社會素養類課程產品,轉向其他賽道。”
事實上,培訓機構早已開啓多元化的轉型戰略。好未來、新東方都有涵蓋編程、科學實驗、體育類等多種類型的素質教育產品。
“未來學校需要大量第三方機構,提供優質內容和服務,我們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結合國家政策要求進行轉型。”一家廣州本土從事學科培訓的知名機構負責人説。
廣州行動:已開展首次校外培訓機構聯合執法檢查
根據廣州市教育局2020年3月的數據,廣州各區審批的培訓機構為937家,105家為規模較大的培訓機構。其中越秀120所,天河156所,荔灣29所,海珠177所,番禺170所,白雲37所,黃埔45所,花都119所,從化15所,增城50所,南沙19所。
廣州作為落實“雙減”工作試點城市,根據意見要求,需要在三方面做好試點探索:堅決壓減學科類校外培訓;合理利用校內外資源;強化培訓收費監管。對此,廣州已有所行動。
7月9日,廣州市教育局下發了《關於做好小學生暑期託管服務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於今年暑假期間開展小學生校內託管服務試點工作。通知提出,學校為學生提供學習和運動場所,開放自習室、圖書館、閲覽室、運動場館等資源,開展體育美育科技等高水平團隊訓練、實施體藝科技類興趣課程、社團活動和綜合實踐等,進一步增強學生綜合素質。
7月12日—16日,廣州市部分區召開了校外培訓機構通氣會,傳達了相關精神。據廣州市內一培訓機構負責人稱,廣州市荔灣區、越秀區、海珠區均在會上口頭傳達了停止義務教育階段週末、寒暑假、節假日學科類培訓活動;停止受理審批新的學科類辦學許可證;小初學科類機構馬上開始全部改為非營利機構(年檢財務報告中有所體現)等內容。
7月20日,廣州市教育局發佈了《廣州市培訓機構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根據徵求意見稿,面向幼兒園兒童的培訓不得提前教授小學內容,面向中小學生的文化學科培訓內容不得超標超前。面向中小學生(含幼兒園兒童)的校外培訓機構按學期或課時收取培訓費,不得以折扣優惠、加贈課時等理由,超過3個月且60個課時打包、捆綁預收培訓費。
7月22日,廣州市教育局向全市校外培訓機構緊急發佈聯合執法檢查通告;次日,市教育局聯合市公安局、民政局、衞健委、應急局、市場監管局、消防救援支隊等部門組成聯合執法檢查組,不打招呼、深入一線、直奔現場,到越秀區深本教育等4家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實地抽查。
政策配套:引導需求,可否推遲普職分流
“廣州中考只有約60%的孩子能考入高中,剩下就讀職業高中。其實當高素質的職業工人沒問題,但不能接受孩子高中學歷都沒有。”市民黃先生表示,家長的焦慮更多來自孩子初中畢業就要分流,“如果高中後再分流,家長不會如此焦慮。”
“贊成減少補課,但其他家長會不會請家教給孩子補課,我們不補的就吃虧了?”家長陳女士也有自己的疑慮。
“家長的焦慮推高了對校外培訓的旺盛需求,這才是校外培訓迅猛發展的根本動力。”吳穎民表示,“雙減”政策的系列措施,可用三個詞總結:改善供給、強化管理、引導需求。
“引導需求是問題關鍵,是否可以考慮調整普高和職高比例?是否可以考慮把普職分流往後推幾年?”吳穎民建議,廣州作為試點城市,既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應從實際出發積極、穩妥地引導好需求,提供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表示:“落實‘雙減’需要配套措施,必須分析實際上存在的家長對校外教育培訓的需求。如果對這部分需求不能進行有效疏導,即使關閉部分校外教育培訓機構,這部分需求也會轉到地下,比如會有家長聘請私教,培訓機構教師在小區租房進行課外輔導,加大監管難度。”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