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各省高校錄取結果陸續公佈,廣東財經大學和南京審計大學的同學直呼“被本升專”了。
事件起源於兩所高校開辦的“4+0”聯合培養項目。即本科院校通過招生計劃,將錄取學生安排於高職院校培養4年,達標後頒發本科院校畢業證、學位證。
九派財經瞭解到,由於聯合培養項目的錄取分數比本科院校低,頒發的畢業證和學位證卻與普通本科生無異,引發兩校本部一些學生的不滿。
以廣東財經大學為例,今年普通考生物物理類最低排位為80764,而協同專業組最低省排名為195205,雙方分數差高達70分。另一所學校南京審計大學,其與江蘇財會職業學院聯培合作的“審計專業”系江蘇省十二五重點專業和江蘇省A類品牌專業。這所學校在各省的高考分數線一直居高不下,“王牌專業”聯合培養項目的低分數線讓學生們難以接受。
此次爭議中,本科院校學生認為,聯合培養項目的文憑應註明“聯合培養”字樣,否則會稀釋學歷含金量;聯合培養的學生則提到,經諮詢確定文憑上不會加以區分才選擇了聯培項目,臨時改動説法同樣會影響他們的利益。
關於此番高校聯合培養引發爭議,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誘發事件的“本升專”一詞帶有學歷歧視的意味,更多是一種學生自嘲。而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關鍵在於保障聯合培養的質量。當聯合培養出了效果,在雙證上註明“聯合培養”是一種添彩,而不是反向“本升專”。
熊丙奇進一步補充道,“當前我國就業最難的,應該是進行職業教育卻偏離職業教育定位、缺少辦學特色的地方本科院校。如果聯合培養堅持培養質量,其就業前景應該比其他模式更好。”
焦點:學歷學位證是否應做區分?
一紙文憑成為了爭議焦點。多名學生討論的核心在於,錄取分數存在巨大差異的本科與高職,最終獲取畢業證書、學位證書是否相同?應不應該相同?
“一旦雙證上不做區分,我們高考三年的努力,獲得比協同培養高几十分甚至上百分的分數,就會輕易被一張相同的畢業證抹去。”廣財大二學生王闕告訴九派財經,他們並非反對聯合培養,而是反對在雙證上不做任何標註和區分。
王闊進一步解釋稱,當下就業形勢相對嚴峻,不做相應註明將會對用人單位產生誤導。該同學表示,目前已有多名HR稱,在雙證問題還未確定前謹慎招收廣財學生,引發了本科學生對“學歷含金量縮水、影響未來就業”的擔憂。
廣東省2022年本科普通類(物理)投檔情況 圖源/受訪對象
而事件的另一方,報考聯合培養的同學對於是否標註“聯合培養”也存在顧慮。
有網友在社交平台發貼稱,自己系協同培養項目的學生,需要為自己爭取利益。自己的高考成績本來可以進廣東公辦本科,因為諮詢了招生辦説不標註“協同培養”,才優先考慮了廣財的協同培養項目。
報考了廣東財經大學協同培養項目的李同學則稱,自己並不介意標註“協同培養”,但也不希望被貼上帶有歧視意味的“帶專生”標籤,“我們的分數也是自己一點點考上來的。”
對此,九派財經以學生身份諮詢廣東財經大學招生辦,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廣東省內政策沒有明確要求,需要在雙證上標註協同培養,省內其它開辦‘4+0’協同培養的高校也沒有標註先例。暫時來説,協同培養的畢業證書跟普通組是一樣的。”
九派財經查閲相關資料發現,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19年印發的《學士學位授權與授予管理辦法》第二十條指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應嚴格執行《學位證書和學位授予信息管理辦法》,按照招生時確定的學習形式,填寫、頒發學位證書,標示具體的培養類型(普通高等學校全日制、聯合培養、高等學歷繼續教育)”
關於印發《學士學位授權與授權管理辦法》的通知 圖源/教育部官網
針對該不該標註問題,熊丙奇則認為,在現階段的教育改革探索過程中,是否註明應在學校綜合聽取教師、學生意見的基礎上自主決定,兩者都存在其合理性。
“註明屬於寫實性記錄,還能夠體現聯合培養的特色。但也要考慮到,傾向於不註明的學校和學生,基於以學歷為導向的現實背景,希望能夠避免求職中遇到學歷歧視。”熊丙奇稱。
專家:警惕唯學歷下的聯合培養
在此次引發輿論關注之前,“4+0高職本科聯合培養”模式在國內已試行多年。
早在2015年4月,浙江省教育廳發佈的《浙江省四年制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試點工作方案》中提到,首批遴選浙江金融職業學院等5所高職院校的6個專業,與中國計量學院等普通本科院校聯合培養四年制高職本科專業人才。
浙江省關於開展四年制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試點工作的通知 圖源/浙江省教育廳官網
“這種模式被認為是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的合作創新。對高職而言,可以通過提升學歷進而吸引學生;對本科來説,可以提供增設招生計劃的途徑。”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告訴九派財經。
江蘇財會職業學院“4+0”聯合培養項目宣傳 圖源/江蘇財會職業學院官網
但隨着實際應用,“4+0高職本科聯合培養”模式的問題也逐漸展現。
比如,教學組織工作全由高職承擔,那麼本科授予的學士學位質量該如何保證?學生四年都在高職完成學業,學生對授予學位的學校會有認同感嗎?如果培養過程中出現問題,兩所學校之間會不會互相推卸責任?
此外,一旦合作學校只追求學歷,很可能成為“怪胎”,演變為無權授予本科學歷、學士學位的高職院校“曲線”升本,通過所謂的合作辦學做文憑交易。
“如果聯合培養的吸引力僅來自一張本科文憑,而非培養質量,這一項目遭受質疑就是必然的。”熊丙奇表示,應當警惕唯學歷論、唯分數論背景下,聯合培養空有本科學歷、沒有質量和特色的情況發生。
熊丙奇認為,想要解決聯合培養模式的各種弊端,需要學校重視培養過程,對質量進行把關;而社會需要克服學歷歧視,這實際上是兩個必須相向而行的事情。
此次廣財、南審“4+0聯合培養”爭議也折射出背後部分社會問題,即學校辦學的學歷導向和學生求學的學歷情結。當前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高校、用人單位,都是以入學的成績門檻來衡量這個學歷的含金量。
熊丙奇認為,要求“分數公平”體現的是唯分數論觀念。破除這種觀點,必須改變以錄取分數評價學歷含金量的做法,各方需要建立多元評價體系。
九派財經記者郭梓昊
實習生記者朱凡也
【來源:九派財經】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