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這個國王在殖民地迫害死1000萬人,但在國內卻是聖君的形象

由 費莫白竹 發佈於 經典

提起殖民者,大家有什麼印象?我們首先想起的肯定就是冷血、殘暴等這些負面詞語,這也基本符合歷史事實,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位,就是殖民者裏面的極端代表,因他的壓迫而喪生的人數多達1000萬,超過了猶太大屠殺和南京大屠殺的總和,他就是19世紀的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
1830年,比利時剛那個擺脱了荷蘭人的統治,組建了自己的國家,可是這個新成立的國家真的好可憐,面積只有今天北京市的兩倍那麼大,最重要的是,它還夾在法國和德國這兩個歐陸強國之間,可以説生存狀況十分堪憂。
可偏偏就是這麼一個小國,遇見了一位極具野心的君主,1865年,利奧波德二世正式成為比利時的國王,他的婚姻,都是父母出於政治上的考慮而安排的,所以生活毫無幸福可言,這位年輕的君主,就把精力全部都放在事業上,一心想擴大比利時的影響力,然而本國實力實在太弱,在歐洲陸地基本沒什麼地位,於是他就把目光放在了國外。
可是這個時候的世界,放眼望去,哪裏還有你比利時的地盤呢?英、法等國已經把好點的殖民地瓜分的差不多了,想吃肉是不行了,那喝口湯總行吧?利奧波德二世就把列強都不太感興趣的非洲,作為他的主要目標,他瞄上了剛果河上游這一廣闊的區域,為了得到這塊寶地,他以極其謙卑的姿態在列強之間周旋,另一方面向外大肆宣揚,自己是為了幫助當地人建立自己的國家,派遣軍隊是為了保護自由貿易,他的謊言騙過了大家,最終在1884年的柏林會議上,經過列強的默認,他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剛果殖民地。
那這麼殖民地這麼來之不易,他又是怎麼對待殖民地人民的呢?剛果盛產橡膠,這能為他帶來大量財富,而當時的橡膠開採難度很大,需要人們爬到樹上去割,當時的技術有限,橡膠收割工人為了收集橡膠,只能將類似糖漿狀的橡膠汁液,塗在自己的胸上和胳膊上,等他們從樹上下來後,再從皮膚上揭下來,通常都會揭掉一層皮。
這樣艱苦的工作,肯定不能長時間幹啊!但是殖民者為了自己的利益,就威脅他們,規定如果完不成任務就殺掉整個村子的人,上級軍官為了確保士兵完成屠殺的任務,就要求士兵上交他所殺死人的右手,有時候士兵為了省子彈打獵,就直接從活人身上砍下右手,這種暴行在剛果隨處可見,在他們的殖民下,剛果人們要麼被虐待致死,要麼因過度勞累而死。在利奧波德二世剛統治剛果的時候,整個剛果還有2000多萬人口,而到了他統治的末期,只剩下不足1000萬人。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給殖民地人民帶來巨大災難的惡人,在比利時國內卻是一個聖君的形象,他在比利時大力推行民主改革,給成年男子選舉權,還給工人罷工的權利,那為什麼在國內他又變得如此仁慈了呢?是因為他回到國內就變得無私起來了嗎?當然不是,他這麼做還是為他自己的利益。
比利時的勞動複雜度高,社會發育程度高,只有這麼做,他才能獲得更多人的支持,鞏固自己的地位;而在剛果呢?他只需要擺平少部分的酋長,就可以肆意盤削當地的資源,當地奴隸進行的工作也特別簡單,只需要長時間重複勞動就可以了,至於民主和自由,他當然不會給當地人了。
你看,一個人在兩個地方,有着截然相反的表現,有時候並不代表着矛盾,可能恰恰反映出他的本質,比如你的領導在上司面前唯唯諾諾,在你們面前趾高氣揚,這兩種表現都反映了他的懦弱與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