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高考時無意寫錯名字,北大教授複查後拍板這個孩子,破格錄取
考試有合格錄取也常有破格錄取的事情,宋朝皇帝趙匡胤曾規定參加省試15次還沒考上的考生不用再考,破格錄取。清朝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本來不是最優秀的考生,但因為”春霖“這個名字取得好,在當時落後的清朝就好像春天裏久旱逢甘霖,慈禧覺得這個名字喜慶,就破格將他提升為狀元郎。
古代科舉在清朝滅亡之後就沒了,但通過考試選拔人才還在繼續,有的文化名人也是被名校破格錄取的。《圍城》的作家錢鍾書嚴重偏科,語文英語幾乎考中了滿分,但是數學成績極差只有15分,清華還是看中了他的英語成績好被外語系錄取。
歷史學家吳晗也是嚴重偏向文科的人,他先考的北大,高考數學考出個零鴨蛋,北大沒有收他,他改成考清華大學,這一次數學又是零鴨蛋,幸運的是清華願意錄取他。
現在的高考也經常有破格錄取的事,但考生在試卷上寫錯名字還能被錄取,這樣的事卻沒聽説過,1913年的高考就有這麼一個人,寫錯了自己的名字還被北大破格錄取。
民國時期的“高考”,在1938年之前都是大學自主招生,考生帶好高中畢業證去心儀的大學交報名費就能考了,考什麼學科考幾門都由大學自己決定,1938年之後,民國高考才變成全國統一的考試。
1913年這年的高考,一個叫沈德鴻的17歲學子參加北大的考試,他看到試卷覺得題目都非常簡單,提前一小時就寫完了,認為自己一定會被北大錄取。沈德鴻考完之後,天天盼望着放紅榜的日子,好不容易到了公示成績這一天,他起了一個大早去到北大校門口看自己有沒有金榜題名,他看了又看紅榜,始終沒有發現自己的名字,他內心沮喪無比,沒想到他名落孫山了。
沈德鴻回到家好長一段時間都非常失望,拿起書本重新複習準備來年再考一次,可是沒多久之後,郵遞員將北大錄取通知書送到他家,沈德鴻心裏犯嘀咕了,心裏琢磨着:“我不是沒考上嗎,怎麼還會有北大錄取通知書?”
沈德鴻邊想邊打開錄取通知書,發現錄取通知書上寫着的大名是“沈德鳴”。沈德鴻還是覺得奇怪,不知道北大為什麼把他的名字搞錯,就親自去了一趟北大教務處詢問,最後他看到了自己的報名單,他看到自己寫的報名單那一刻終於知道北大為什麼以為他叫“沈德鳴”,因為他的字跡太潦草,把“鴻”寫成“鳴”。
沈德鴻覺得是自己把名字寫錯了,不能讓錄取通知書將錯就錯,就找到了招生辦的老師,老師們一致覺得雖然沈德鴻把名字寫錯,但是他的才華比同輩人高出好幾倍,還是願意把他破格錄取。
其實,沈德鴻還有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筆名——茅盾,他自從有了北大的教訓,再也不敢隨便亂寫字,直到80幾歲寫回憶錄都是一筆一畫認認真真地寫。在茅盾的寫作生涯裏,他的筆寫下不少鉅著,最著名的就是“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描寫了舊社會的農民從飢渴中覺醒,站起來鬥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