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漠魚,筆鋒殺盡山中兔。"
中國的書法擁有各種形式的美態,不論是板正的楷體還是字跡娟秀的瘦金體都十分惹眼,讓人驚歎。但説到書法在視覺上給人的感受,最脱穎而出,最豪邁不羈,最動人心魄的,當屬草書。
在唐代時,有一位性情與李白一樣豪邁的和尚。他十歲便出家,斬斷七情六慾卻喜好飲酒,一生與書法寫字為伴,其一手狂草聞名天下,這一位滿滿傳奇色彩的和尚,就是著名的唐代大書法家:懷素。
懷素,唐代著名書法家,今湖南零陵人士,以一手狂草譽滿天下。少年懷素自幼喜愛寫字,出家之前他俗姓錢,字藏真,在懷素十歲之時,忽然有了出家的想法,他的父母萬般勸阻卻依然無果,懷素獨自前往綠天庵請求大師替他剃度出家。
行剃度禮後的他便定下法號——"懷素",從此,大家都稱他懷素禪師,史稱"零陵僧"。
雖説懷素禪師很早就遁入空門毅然出家,但是在寺廟之中的懷素哪怕四大皆空,卻依然最愛飲酒與書法。
懷素從來不會拘謹於清規,每日飲酒,醉意大發之時,就揮起筆來,在牆壁、衣服、桌子等地方寫字,這一特點與著名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無異。
1天, 酒意漸濃的懷素又開始了他的"酩酊歡快",他脱下衣服鋪蓋在桌子上,揮筆點墨便留下一行豪放英偉的草書,這件衣服被後人珍藏起來,成為了一個不可多得的"墨寶"。
每當有小和尚問懷素為何飲酒,是否心氣不清?懷素便道:"飲酒以養性情,草書以暢胸志。"此談很快傳遍了山寺,從此以後,民間都稱他為"醉僧"。可見,懷素選擇剃度出家並非少年意氣,而酒草書便盡顯少年意氣。一生只與書法為伴 一手草書聞名天下
少年出家的懷素,摒棄"貪嗔痴",唯獨對書法愛得深沉。懷素只是一位清貧的和尚,沒有錢買在那個年代十分昂貴的紙來寫字,但這些困難不足以讓懷素放棄這個愛好。
沒有紙,懷素就用一塊塗上白色漆的木板代替,但一段時間後懷素髮現,油漆寫字無法着墨,又另想辦法。
最後,他在寺廟的荒地裏種植了一萬多棵芭蕉樹,待芭蕉長大後懷素就取下一片片芭蕉葉用來代替紙練字,時間一長,芭蕉葉也摘"禿頭"了,懷素便帶着筆墨到那片荒地裏對着新鮮樹葉練字,不管烈日曝曬還是呼嘯北風,"足膚皸裂而不知,四肢僵勁不能動",懷素也都從不間斷,日復日,年復年。
懷素十分熱愛狂草書法,其中,"用墨之多"最直觀體現出懷素對書法的愛。在他清修的綠天庵裏,有一個小水池,據説,那是懷素經常取水磨墨、清洗墨硯和涮洗毛筆的地方。
但因為懷素十分勤奮練字,以至於那墨汁把池水全都染黑了,散發着墨的清香。而史上只有兩位製造出"墨池"的書法家,一位是懷素,另一位就是王羲之。
筆墨一家,懷素的刻苦練字也同樣體現在"用筆之多"。懷素志堅辛苦地練習書法,連毛筆的損耗量也十分之大,每當一隻寫"禿"的毛筆作廢之時,懷素便把它埋在寺廟後山下的荒地裏,時間一長,這些禿筆也漸漸堆成了堆。由於這一塊地方埋下許多毛筆,後人便把這塊地稱為"筆冢"。
後人為了紀念懷素這一位偉大的唐代書法名家,以及讚揚他練習書法的勤奮與刻苦,"筆冢墨池"這一成語典故便由此而生。博聞強識交好友 野遊四方名氣揚
公元759年,正值弱冠之年的懷素向寺廟的住持方丈請辭,他想雲遊四海結交好友,學習更多的書法技藝,住持很快便答應了他。
在盛唐時期,詩人李白當屬一名"時代紅人",坐擁粉絲千萬,懷素便是其中一位,他久久仰慕李白的大名,滿懷期待地前往李白處求詩。經過一番交流後,李白與懷素彼此發現大家性情相近,最愛借酒抒胸臆,而懷素的才華也深深吸引力李白,愛才的李白便為懷素親自題詩——《草書歌行》。
得到偶像的親筆題詩,懷素更是精神奕奕,滿懷自信地繼續他的雲遊歷程。他遠行萬里,經過許多城市,每到一處便在當地的"詩會"上寫字,也因此結交了更多同道好友。
經過一段遊歷之後,懷素更加發現自己書法之中的不足,他南下廣州之時認識到一位名叫"張謂"的友人,還不遠萬里跟隨他從廣州進京,在京師裏,通過張謂這一友人,懷素認識到更多的書法名家,他拜鄔彤為師,刻苦學習書法,從此懷素的書法技藝更上層次了。
雲遊四海的懷素名氣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這位"寫狂草的和尚",連李白、顏真卿等著名大家都是他的至交好友,更與張旭齊名,後有"癲張狂素"之美談。
"懷素閒逸,故翩翩如真仙。懷素狂草,如壯士拔劍。"懷素一生與書法為伴,一刻不停地學習與提升,讓他在浩如煙海的中華文化之中留有"草聖"這一美稱。
懷素那一身灑脱的風骨更是無人可敵,"狂是我的資本,傲是我的能力",作為一名特立獨行的僧人,懷素可謂是一朵千古難得的曇花,開放在了盛唐便萬古流芳。懷素的一生,遠離塵俗,書法寄情,以酒暢懷,實在痛快!
文/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