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開始階段,有些愛國將領不願打內戰而起義;1948年國軍兵敗如山倒,起義更是此起彼伏。以下十次起義影響最大。
1、高樹勳(1945年10月30日)
他是馮玉祥的舊部,1914年參軍,從手槍連班長做起,1930年時官居青海省代省長。1933年後,在河北省抗日,抗戰中活埋了投敵做漢奸的石友三,富有民族大義。1939年7月,他在山東樂陵縣被日偽軍包圍,肖華率領八路軍部隊出手相救。此後,他主動與我軍領導人彭德懷、肖華多次接觸。
日本投降後,孫連仲擔任第11戰區司令長官兼河北省政府主席,手下主要是魯崇義第30軍、馬法五第40軍、高樹勳新8軍等西北軍舊部。孫連仲急於在北平受降,沒有親臨指揮,電令這3個軍4萬5千多人進攻晉冀魯豫解放區。我軍進行反擊,在邯鄲包圍了這一部分敵人,新8軍1萬多人陣前起義,其餘2萬多國軍被我軍殲滅。
這次起義開創國軍反對內戰,加入解放軍的先河,為更多的國民黨官兵起義樹立了榜樣。
2、郝鵬舉(1946年1月6日)
他是一個善於投機的舊軍閥,上過師範學校,有一定文化,先後投靠馮玉祥、蔣介石、傅作義。1941年,投靠汪偽,擔任偽淮海省省長,網羅了4個軍7萬多人的兵力。
抗戰後,他被蔣介石收編,部隊縮編為四個師,蔣介石派他當炮灰,打頭陣進攻山東解放區。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他率部起義。然而1年多後,他又率部叛變,還把我軍政工幹部扣押,押解到南京。朱克靖同志(南昌起義第九軍黨代表,軍長朱德)因此犧牲。
1947年2月7日,華野將這支叛軍殲滅,郝鵬舉當國軍第42集團軍總司令不到一個月,就成了俘虜。1947年4月,他在押解途中逃跑,被解放軍擊斃。
3、吳化文(1948年9月19日)
早年當過馮玉祥的勤務兵,後來馮保送他到北洋陸軍大學深造。1930年,跟隨韓復榘投靠蔣介石,擔任手槍旅旅長兼濟南警備司令。抗戰初期,他多次與日軍作戰。1943年又在戴笠指示下當了偽軍。他在魯南剿共時,製造無人區,血債累累。
1946年7月,他為了保存實力與我軍建立聯繫,建立電台聯繫。吳化文的三夫人、妻弟、妻表弟、侄子等都是地下黨,對他不斷進行影響。此後兩年,他多次避免與解放軍主力作戰,卻不肯起義。
1948年濟南戰役時,在外迫內促之下,他最終率2萬名官兵戰場起義。
4、曾澤生(1948年10月17日)
1945年10月3日,龍雲被解除兵權,滇軍被蔣介石控制。1946年3月,滇軍主力60軍、93軍從此脱離龍雲指揮,被直接運抵東北,投入內戰戰場。
60軍對參加內戰很消極,1946年5月,184師師長潘朔端率2900餘人起義。我軍為了爭取滇軍,派了10多名雲南籍幹部到東北,在東北局成立了兩個滇軍工作委員會,分別在吉北和吉南開展工作。滇軍將領張衝、潘朔端等也主動做滇軍工作。
在解放戰爭不斷勝利的大勢所趨下,曾澤生毅然接受中國共產黨的主張。他率領4萬多人在長春起義,實現大城市和平解放的光輝戰例。
5、何基灃和張克俠(1948年11月8日)
兩人都源自西北軍,張克俠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還是馮玉祥的連襟,兩人分別娶了李德全、李德璞姐妹。1929年7月,他在上海成為中共特別黨員,受周恩來直接領導。1931年後,他擔任張自忠的參謀長,被29軍保送進入陸軍大學深造,蔣介石賜予他中正劍。
何基灃出身軍旅,1933年喜峯口抗戰後升任29軍110旅旅長。1937年11月上旬,他在大名府與日軍作戰時,左胸中彈,倒在血泊中。負傷養病期間,1938年春,他秘密赴延安,1939年秘密入黨。
兩人都是馮玉祥舊部馮治安的干將,分別擔任77軍和59軍軍長。抗戰後,馮治安率33集團軍開赴徐州接受投降,後來又參加內戰。馮治安採取消極避戰的態度,對於"剿共"的命令,採取避戰、觀戰、遲進、應付的策略,打仗時發公文、電報應付上面,實際上卻不打真仗。
兩人雖然都是地下黨,但是分別單線聯繫。直到1948年10月,接到華東野戰軍起義的指示,兩人才相互瞭解到對方是共產黨員。淮海戰役發動後兩天,兩人率領2萬3千官兵起義,起義人數佔第3綏靖區(原馮治安33集團軍)一半兵力。這次起義摧毀了國軍東線防線,使我華野乘虛而入,切斷黃百韜部的退路。為淮海戰役勝利立下了首功。
6、傅作義(1949年1月26日)
他歷經軍閥混戰,從晉軍部將發展為一方軍閥。他擅於治軍,將35軍這樣的地方末流軍隊打造成百戰雄師,在直奉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都有出色表現。
1948年底,華北戰場上解放軍勢如破竹,傅個人表現再神勇也無法改變歷史走向。面對自己主力被困,張家口、新保安、天津屢屢失利的局面,他內心矛盾,難以抉擇下一步動向。
我軍委託民革、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等中間力量趕到北平,對傅展開工作。同時,傅身邊的地下黨,他的長女等革命者也展開工作。蔣介石也先後派出軍令部長徐永昌、國防部次長鄭介民(軍統)、蔣緯國等到北平施加影響。
經過不懈努力,傅作義做出正確的歷史選擇,20萬國軍和平改編。9個月後,在他影響下,綏遠省(河套地區)通電起義。
7、程潛、陳明仁(1949年8月4日)
程潛,國民黨元老級人物,陸軍一級上將(相當於元帥),北伐時第六軍軍長。他長期主政湖南,集湖南軍政大權一身。
陳明仁,黃埔一期走出的百戰名將,在抗戰中表現神勇,解放戰爭在四平一戰成名。不過,他性格倔強,不擅於拉關係,紅軍時期和抗戰中兩次被排擠。血戰四平立下大功之後,他又一次被撤職,調到後方擔任閒職。
在百萬解放軍渡過大江之際,兩人順應潮流,率領湖南省7萬多部隊和地方保安團起義。
8、陶峙嶽(1949年9月25日)
1946年起,擔任民國最後一任新疆政府主席,集軍政大權於一身。新疆是邊塞之地,與內地交通不便,少數民族眾多,穩定是第一要務。陶峙嶽在任幾年時間,穩定新疆局勢、緩和民族矛盾,作出了貢獻。
新疆地域廣大,駐紮有10萬國軍,這些部隊有中央軍、西北馬家軍、還有地方保安部隊,局勢複雜,各種勢力各有打算。
在原西北行營主任張治中的影響下,陶峙嶽妥善安置了少數頑固分子,禮送他們出境,實現了河西地區和新疆和平解放。
9、鄧錫侯,劉文輝(1949年12月9日)
民國時期,四川軍閥內戰最為熱鬧。四川軍閥內戰有幾個特點:
首先,軍閥人數多,算得上名字的軍閥有40多人,最初是熊克武,後來有名氣的有楊森、鄧錫侯、田頌堯、劉湘、劉文輝、劉成勳、賴心輝、劉存厚等人。
其次,喜歡窩裏鬥,從不往外省去。
第三,戰爭頻繁,幾乎年年打仗,大小戰爭達到400多次。
第四,打仗像過家家,主要是搶地盤,獲勝方給失敗方還留下一定地盤,從來不趕盡殺絕。打贏了的軍閥,還會把對手的父母家眷安頓,並告訴對方不要跑了,還有你的一塊地盤。
劉文輝一度擔任省主席,和堂侄子劉湘進行大戰,劉湘後來當上四川王。劉文輝和鄧錫侯、田頌堯起先聯合成立保定系,後來又大打出手。劉文輝一度失利,又找自己的堂侄子劉湘出面調停。可以説四川的軍閥誰跟誰都打過,誰跟誰也都聯合過。
劉文輝長期盤踞西康,鄧錫侯在劉湘1938年去世後接任川康綏靖公署主任,兩人是川軍後期的實力人物。他們在抗戰時期就與共產黨建立了聯繫。
1949年底,二人聯合潘文華等將領通電起義。
10、盧漢(1949年12月9日)
兩任雲南王龍雲和盧漢是表兄弟,龍雲年長11歲。
1945年10月,龍雲被蔣介石軟禁,盧漢成為新一任雲南省主席。不過,滇軍主力都被抽調,58軍、第93軍、60軍被分散到不同戰場,這些部隊盧漢無權指揮。盧漢任職四年中,將地方保安部隊擴充為保安旅。1949年初,他將保安旅組建為第74軍,並重建第93軍,總兵力達5萬餘人。
1948年12月8日,龍雲在陳納德幫助下,乘飛機從南京逃出,到達香港。他加入民革,多次派人去雲南勸説盧漢早日起義。
楊文清,龍雲時期的雲南民政廳廳長,1949年初開始為盧漢籌備起義工作。1949年,他喬裝成普通商人,秘密飛往香港,為龍雲和盧漢保持信息互通搭起了橋樑。
1949年12月初,盧漢與廣州葉劍英進行了溝通。12月9日,四川鄧,劉起義的當晚,雲南也宣佈起義。這次起義,使蔣介石盤踞西南的夢想徹底破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