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四年大學,我才發現自己沒有家
放假的時候想開學,上學的時候想放假。
我們這一生,肉體和靈魂都註定無處安放。
放暑假坐車回家,到家門口發現門是鎖的,給母親打了電話,才知半年前早已搬家。
母親説,怕耽誤我學業,也怕我不捨,便隱瞞了下去。
大哥工作了,去了另一個城市,常年不在家。
我看了看鎖頭,些許生鏽,也感到些許難過。
從沒有這麼一刻,讓我覺得自己無處可去。
説孤獨是矯情,説不捨卻是真的。
記得期末考試那幾天,在學校遇見一個學妹,那幾天的她異常興奮,我問她怎麼了,她説:“一想到過幾天我就能見媽媽了,我就覺得特別開心。”
這讓我突然想到兩年前的自己。
兩年前的我,也和她一般,不在乎未來怎麼樣,也不關心以後的自己歸屬何方,無憂無慮,滿是憧憬。
記得看世界盃,其中梅西望着姆巴佩時,那種滿眼都是19歲的自己時的心酸,就跟我現在的感覺一樣。
大概是因為我們都到了20來歲的年紀,想長大,又害怕,想面對,又掙扎。
偌大的城市再也沒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家,老家的房門生鏽了,學校的宿舍住爛了,實習的公寓亂的離譜。顛沛流離,輾轉反側,還是覺得自己在什麼地方都待不下去。
大一的時候想家,想回家,想給自己留一份歸屬感,可到了大四,想家不敢回家,更不敢在家給自己找一份歸屬感
想起了父母在的地方,只能在心裏默默地告訴自己:“自己長大了。”
我也記得那句:“父母在,人生尚有去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但也得在心裏告訴自己:“20多歲的自己,不能再讓父母操心了。”
20多歲,不知不覺,在外闖蕩竟成了最好的家。
期末那段時間,忙着複習、考試,同時又得準備來年實習和工作的事,説是忙得焦頭爛額也不為過。
回宿舍那天,見舍友在宿舍打遊戲,我問他:“快回家了,不期待麼?遊戲打了三年了,也該收手了。”
舍友停下鼠標,轉頭瞧了我一眼,興致欠缺地説道:“如果可以,我寧可一直沉寂在遊戲裏,至少在我贏得這場比賽的時候,我能有一些安全感,不像現實,冷得離譜。”
我笑了笑,不再接話。
我們都一樣,不再像大一那年,不再覺得學校是自己的家,更不再覺得宿舍是自己的家。
實習期間吃到了太多的苦澀,面試期間也見識到了這個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很久以前問過舍友:“天天這樣打遊戲有什麼意思?”他説:“可是除了打遊戲我還能做些什麼?去看那些十幾年沒改過版的教材麼?”
細想,不寒而慄。
大學裏的知識,在工作之後才會發現已經落後了太多,很多大學都活在過去的輝煌裏,根本就不知道這個時代發展得究竟有多快,無限循環,無限墮落。
寧願面對遊戲,也不願面對現實,成了20多歲大學生最壞的寫照。
從自己的母校裏,找不到一丁點歸屬感,只想着逃離,這不可謂不是這個時代最大的悲哀。
放假那天女朋友問我:實習以後怎麼辦,她不想一直住員工宿舍,擁擠,潮濕,還骯髒。
我一時語塞。實際上,員工宿舍遠比學校宿舍好太多,但這個社會是有矛盾的。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這句話我背了無數遍,可惜直到畢業我才依稀懂得。
小時候一包辣條就能滿足的我們,長大以後,買了手機,想要電腦,買了房子,想要車子,買買買了一輩子,卻越來越貪心,越來越不夠。
回家前我去城中區租了房子,不大,一室一廳,只能塞兩個人。
女朋友説:“唄,這不像家,也不是家。”
我知道那不像家,可一個大學生,很難給彼此一個家。大一那年,我們談戀愛追求感覺,尋求刺激,總想找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來慰藉彼此。可畢業前,卻還是都折在了現實裏。
爭吵,不理解,誤會,冷暴力,在兩個即將畢業,又不知所措的年輕人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20多歲的年紀,真的很無能為力,女孩子最需要一個家,可很少有男孩子能給女孩子一個家。
我喜歡你,但卻沒能給你一個完整的家,這種感覺想起來就覺得莫名的悲哀。
以前真的不理解,那些相愛了整整四年的年輕人,為什麼一到畢業就會分手。
而現在卻不得不懂了,畢業後的我們最容易被迷茫和焦慮壓垮,負面情緒爆發起來,能將之壓下去的人,畢竟是少數。
以前聽到過這麼一段對話。
“一個人在這個世界孤獨的掙扎求生,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
好處是:“孤獨地生存在這個世界,就好比有一天自己死了,也不會有人傷心難過。”
壞處是:“無論是吃飯,打架,外出工作,永遠都是寡不敵眾的那一個,永遠也沒有靠山,退一步就是深淵,看到熱鬧的人羣都只得躲開走,聚會和自己無關,生日也只是自己一個人過,像個沒家的孩子。”
像個沒家的孩子。
我們上了四年大學,從一開始以為哪裏都是家,到後來不管在什麼地方,都找不到一份屬於自己的歸屬感,這期間,充滿了悲哀和落寞。
這種落寞是時間給予的,這種成長也是時間給予的。
20來歲的年紀,是一個人人格形成的最好時期,焦慮,不安,落魄,苦澀,悲憤,不滿,所有的消極情緒都在20出頭的這幾年,盡數爆發。
熬過去了,度最美的27、28年華,可若被堵在路上了,只得做一個無家可歸的浪子了。
浪子雖瀟灑,夜裏卻孤寡。
家是我們脆弱時的保護傘,不大,但夠有安全感。
朋友也罷,兄弟也罷,女友也罷,家人也罷,我們需要的,只是自己的一份精神寄託。
其實説白了,20多歲的我們,最需要的只是一份安全感,一份退路,一份歸屬感。
只願你雨天有傘,黑夜有光,白日有愛,不安有家。
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收藏、關注哦!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感恩常在,感謝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