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是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途徑。職業教育的發展,體現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現代化水平。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擁有職業學校1.13萬所,在校生3088萬人,建成了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培養了一大批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中華職教社常務副主任胡衞
今年“兩會”,關於職業教育的話題也引起代表委員的熱議。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的同時,職業教育發展還面臨哪些挑戰?下一步又該如何應對?《代表委員説》總枱央廣記者專訪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中華職教社常務副主任胡衞。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實現融通、貫通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本是分類教育,一度卻掉入分層教育的尷尬,因為學歷是大專,升學通道有限,這使得不少人認為學習不好才讀職校,當技術工人沒出息,形成對職業教育的社會偏見,胡衞委員指出,教育分流無奈變成了被動式的“淘汰”,也可能影響“雙減”目標的落實。
胡衞説:“我們社會各界包括廣大的學生家長,這個對職業教育的認同度不高,這個原因就是職業教育被長期‘污名化’,被看作是低人一等的教育。那麼癥結就在於我們中考以後的普職分流,這個更多被認為是按照成績所進行的分層,那麼所引起的社會的焦慮實際加劇了考試的競爭,那麼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雙減’目標的落實。”
2021年,《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再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修訂草案明確了職業教育的定位,規定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胡衞委員認為,除了明確地位,職業教育還要為學生的發展搭建多元的平台,改變技術技能人才發展渠道狹窄的現狀。
胡衞表示:“橫向要融通,就是要實現普通教育和我們職業教育和我們學術教育的融合發展,縱向貫通,要打破斷頭路,暢通職教的升學渠道,要以能力和作為導向來建構職教高考制度,讓更多的學生通過職教高考能夠進入到職業本科,包括像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橫的融通縱的貫通,最後我們希望能夠來改變職業教育的生態環境。”
全社會共同努力搭建職業教育體系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台政策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努力探索建立、健全職業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並舉並與其他教育相互溝通、協調發展的職業教育體系;促進職業院校建立和發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教師培訓和教學團隊建設等措施,培養兼具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和教學能力的教師隊伍,促進課程和教學改革。教育部表示今年將完善“職教高考”的頂層設計,更好地發揮“指揮棒”的作用,滿足中職學生接受高層次教育的需求。胡衞委員表示,在對於改革高中階段教育模式的探討中,他本人贊同未來發展綜合高中。
胡衞認為:“綜合高中在課程設置當中,既有學術類課程的內容,也有所謂的技術技能類課程的內容。學生初中到高中就不分流了,高中以後學生比較成熟以後,有些學生可能選擇普通類的高校,即學術類的高校;有些學生可能選擇技術技能類的高校,那麼這類學生可以用綜合高中當中的學分、技術技能類的學分,去申請高一級的學校。”
胡衞説,希望能夠分步驟推進,通過綜合高中的舉辦,在一定程度上減緩減少家長的焦慮。
胡衞談到:“這個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今天想到綜合高中,然後一刀切、一鍋煮、一類化,所有地方都鋪開,這可能還是要跟條件有關係,不是中職能夠一轉就轉變成綜合高中。要從一個點上進行試驗,然後面上來逐步推廣,在取得經驗基礎上,看看怎麼做能夠更好。所以我認為這個也要因時、因地、因需要來逐步推動綜合高中建設的設想。”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到2025年,“辦學格局更加優化,辦學條件大幅改善,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於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職業教育吸引力和培養質量顯著提高”。胡衞説,提高職業教育吸引力和質量,培養更多的應用型技能人才,需要有高質量的職業教育體系。
胡衞強調:“提高職業教育的地位。很重要一條就是讓職教的畢業生在就業、落户、薪資報酬等方面,能夠享受和普通學校畢業生同等的待遇,來扭轉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知。當然這個過程當中,我認為職業教育本身也要提高自身的質量,完善職業教育的體系,我們需要政府、社會、學校,甚至我們廣大家長的共同努力。”
編輯/譚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