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要學習呢?

廣中平祐是日本著名的數學家,京都大學、哈佛大學的榮休教授。他是20世紀代數幾何的先驅之一,1970年,因其在代數簇的奇點解消問題上的卓越貢獻,被授予“菲爾茲獎”。本文摘自他的自傳《數學與創造:廣中平祐自傳》,為其前言。

人為什麼要學習呢?

廣中平祐

在學校學習的各種各樣的知識,究竟有多少能在自己將來的工作和生活中真正發揮作用呢?

最近經常有年輕朋友問我這個問題。在前不久的某檔電視節目中,我又被問到了同樣的問題。

這個問題很難用一句話回答清楚。的確,即使是現實社會中風光無限的人,現在接受初高中知識測驗,至少在與自身工作毫無關係的科目上,也考不過校園內的初高中生吧。也許有人依稀記得一些知識點,但大部分知識已經忘到了九霄雲外,所以寫出正確答案並非易事。

對大多數人而言,學校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並非學到的知識,而是某位老師的褒獎或訓斥,或是學習因數分解時吃的苦頭,又或是在課外活動和體育運動中度過的快樂時光。

那麼,人為什麼要學習呢?

人類的大腦可以把過去發生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包括學到的知識。準確來説,人類的大腦只能從中提取微乎其微的記憶。既然如此,人們又為何刻苦學習,求知若渴呢?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為了獲得智慧。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獲得一種無形但意義非常重大的人生財富——智慧。只要能夠創造出這種無形的智慧,遺忘所學的東西就不是人類的過錯。舉個例子,對於同一個知識點的理解,學過的人與從來沒學過也完全沒聽説過的人截然不同,學過的人最起碼有心理準備,只要花點時間就能把忘記的東西重新找回來,從而很快就能理解。

我把智慧的這種特性稱為“靈活性”。另外,智慧還有深刻認識事物的“深刻性”,以及催生決斷力的“強大性”。

對於“人為什麼必須學習”這個問題,我給出的答案是為了獲得這種智慧。

我將在本書中講述做學問的樂趣與愉悦。

提到學問和學習的時候,大家通常會想到應試學習,這是一種與痛苦、無聊相伴的體驗,更何況我的專業是數學,似乎沒有什麼樂趣可言。

即便如此,我還是想説做學問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是一件可以讓人感受到樂趣的事情。之所以這麼説,是因為我們能體會到學習、思考和創造帶來的快樂。學習是充滿樂趣的,為了獲得前文提到的智慧而進行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思考就更有意思了。雖然在遇到人生難題的時候,被迫深入思考讓我們覺得非常痛苦,但從整體層面來看,不得不説通過思考來解決問題的過程充滿了樂趣。

另外,創造也是如此。我經常説“樂於創造的人生才是最精彩的人生”。什麼是創造?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但創造絕不是學者和藝術家的專利,它來源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積累。

創造的樂趣與愉悦是發掘出自己完全沒有意識到的潛力、天賦時所產生的驚喜,是深入認識自己的歡愉。

我將在本書中毫無保留地講述自己的人生。目前我仍是一名數學家,尚處在經受自己學問折磨的階段。原本我認為現在回顧自己的人生為時尚早。

但是,我最終還是答應了編輯部的要求。

年過五十的我有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在與數學這門學問打交道。因此,我的人生論也可以説是學問論。不過,我還是想回避專業性的知識,儘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與讀者朋友分享我的人生。

人為什麼要學習呢?

《數學與創造:廣中平祐自傳》,【日】廣中平祐/著 逸寧/譯,人民郵電出版社·圖靈新知,2022年11月版

如果我的人生經歷和學術思想能夠為年輕讀者在人生道路上提供一點參考,那麼撰寫本書就是有意義的。

(來源 澎湃新聞)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72 字。

轉載請註明: 人為什麼要學習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