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崇禎繼位時,明朝是否真的無力迴天,小冰河期的影響真有那麼大嗎

由 聊素麗 發佈於 經典

大明是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王朝,近代由於大清的反侵略事蹟實在太過“光輝”,所以總有許多歷史愛好者會想着如果給大明續個命,把它放在大清的位面世界局勢又將如何。那我們來看看大明同樣在王朝末期的時候到底怎樣?

首先要明確明朝並非直接滅亡於清朝,而是滅亡於李自成之手,乃至清軍入關的時候打的還是為崇禎復仇的旗號。至於弘光等小政權,由於影響力有限,所以暫先忽略。那麼偌大個大明何以説沒就沒了呢?

對於封建王朝而言,其根本矛盾就在於人地矛盾,風調雨順,糧食產量高,土地足夠,再加上統治者愛惜民力,自然路不拾遺,夜不閉户出現所謂盛世。這樣的盛世實則就是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關於土地和糧食的矛盾並未激化的結果,小農或自耕或依附於地主,總能有條活路,不至於餓死。這也就是王朝建立初期往往能和諧發展的原因。這時如果天公作美,處於間冰期時,那麼封建王朝將很快達到頂峯,配合上雄才大略的君主,顯然就是我們所永遠仰望的漢唐盛世。

但是盛世過後,人口達到了土地所能承載的極限,危機也悄然降臨。每人所擁有的耕地的產出不足以支持一個人生存,那是哪怕為地主打工也是一種榮譽(活下去的榮譽)。而對於地主階層而言,5個人能耕種的地,他絕不會僱傭6個人。那一個人如何活下去呢,沒法活,只能出賣自己僅有的土地,給誰呢,只有地主階層。而地主階層顯然人手足夠,不想再接納這個出賣土地的被無產階級,而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的限制,使這些沒有土地自耕農無法轉化為工人,為了生存,只能鬥爭,而他們所能鬥爭的對象只有地主階級。這時生存的問題徹底激化了這兩個階級的矛盾,哪怕儒家的倫常教育也無法掩蓋這樣的矛盾。

所以農民拿起武器首先向直接壓迫他們小地主階級發起鬥爭,而君主呢,作為地主階級的代言人,農民的鬥爭早晚會波及到他,自然要保護地主階級的利益。會去鎮壓反抗的農民。當然這種現象自然也不是一城一地的現象,而是天下的普遍現象,這也所謂亂世的到來。

回到明朝,崇禎面臨的是什麼呢,第一,內地承平日久,人口繁衍過多,但土地幾乎與朱元璋時沒有什麼差別,人地矛盾已到了激化的邊緣;

第二,冰期到來,自然災害頻發,400毫米降水線南移。這就導致兩個結果,首先,糧食畝產下降,農民產生了生存問題,活下去還是死去,徹底激化了農民與地主的矛盾。其次,400毫米降水線南移,帝國北方的遊牧民族如蒙古,漁獵民族如滿人開始向南尋找温暖濕潤的棲息地。這是兩記重拳,使崩潰邊緣的明王朝更加危險。

第三,錯誤的徵税制度,這是明王朝體制的問題,農民起義可以平,野蠻人可以打回去,但這都需要軍隊,換而言之,需要錢。這是明朝行政體制最大的短板就暴露出來了。徵税制度的不合理。税收幾乎完全壓在了農民身上,朱元璋設計這個體制時,似乎未曾考慮過商業的發展,現代最大頭的商税幾乎沒有。與士大夫共天下,士大夫的產業不加税。

舉個例子,范進中舉之後,為何所有人立馬高看他一眼。就是這個原因,中舉代表他成為了士大夫,而士大夫的產業在明代是不加税的。所以地主可以將土地寄存在范進頭上,這樣就不用再交一份收入給皇帝了。那麼這份收入會投向哪呢?工商業。資本主義萌芽。可惜的是老朱家並沒有收到什麼好處。徐階嚴嵩們桑田棉田以萬畝記。而這背後呢。是他們家鄉無立錐之地的農民們,不犯你反誰。

根本原因説完了,下面説直接原因,直接原因就一個,崇禎他自己。崇禎好斷而無謀,急功而多疑。他即位之初,便辦了魏忠賢,為民除害嘛,頗有作為。

之後呢,袁崇煥説五年平遼,他信了。拒了皇太極的議和提議。結果呢,沒過幾年皇太極打到了北京城郊。袁崇煥至少把他打了回去,他可倒好,皇太極前腳剛走,他後腳就把袁崇煥給殺了。孫承宗70多的人了,直接給派去遼東,2年不到,見沒業績又給擼了。從此遼東再無可用之人。剿農民軍更不用説,從頭到尾沒一套合適的方略,全憑感覺行事,時剿時撫,孫傳庭幾乎打敗了農民軍,他又改招撫了,不止如此,又以莫須有的罪名把孫傳庭給擼了。等事情無可收拾時,又請他出來,自己遠程遙控指揮,損了明朝最後的精鋭。而軍費呢,又加在了其他農民身上。農民又活不下去了。他們也只能鬥爭。所以,李自成殺不完的。

至於中央呢,內閣首輔換的比衣服還勤。恨不能換出個諸葛亮出來。一心奮發,要重整大明。卻沒一點自己的綱領。連大明的頑疾在哪都不知道,一味用猛藥,一味的希望天降武侯,祖宗保佑。裁個驛站,一言不合就裁了,幾十萬的工作崗位説沒就沒。清朝還知道幾十萬漕工衣食所繫呢。這麼搞就算全盛大明又能維持多久呢?最後呢,北京告破,他自己一死了事,憋來憋去只説得羣臣誤我。為什麼羣臣誤你?因為能做事的,願意做事的都被你擼了,被你凌遲了,誰還敢為你做事?勿傷百姓,京城百姓是人,天下百姓就不是人嗎?攻進北京的哪個不是百姓?

那明朝有救嗎,能續嗎?當然能!

換個嘉靖,哪怕換個天啓都行。不要盲動,徹底激化帝國內部矛盾。等美洲的番薯和玉米傳過來,到那時人地矛盾就可以大大緩解。火器的發展會徹底讓野蠻人失去反抗的餘地。拖到歷史的潮流能推動古老的帝國體制前進,等資本主義萌芽發展起來,多餘的勞動力有了去處,困擾了封建帝國2000年的土地問題就可以解決。漢人王朝,以主體民族統治主體民族,改革的步伐絕對比清朝快得多,可以參考隔壁泰國和日本。那時的歷史怕是會大不相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