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靖、李勣到蘇定方、高仙芝,為何大唐的滅國名將會層出不窮?

從李靖、李勣到蘇定方、高仙芝,為何大唐的滅國名將會層出不窮?

大唐上層對待周邊各國的態度,也變相鼓勵了李靖、李勣、蘇定方和高仙芝等人採取的“滅國”行動。當然,這些行動的產生和作戰將領本身的性格,以及將領對情勢的判斷也有關聯。

李靖滅東突厥是為唐朝消弭兵患,同時也為李世民一雪前恥;李勣滅高句麗,是為皇帝揚大唐之國威;蘇定方滅百濟,是因為唐朝根本不把這種蕞爾小國放在眼裏;高仙芝滅石國,主要為了博得個人的軍功。

李靖出身顯赫,是名將韓擒虎的外甥。他曾在隋朝當官,隋滅之後,於刑場上自薦於李淵。一番對答,顯示出超凡才華,立即被李世民收為幕僚。他之所以能活下來,全靠善於揣摩君主的心思。

從李靖、李勣到蘇定方、高仙芝,為何大唐的滅國名將會層出不窮?

唐王朝初創時國力微弱,因為滅隋曾經向突厥稱臣。唐建國後一直受到東突厥騷擾,李淵父子早就想消滅東突厥,只是苦於沒有一個好機會。李世民登基的前一年,突厥侵犯太原。

兩國交戰中,唐軍還吃了一個大敗仗,損失慘重。貞觀三年(公元629年)突厥內亂,李世民派李靖出兵滅了東突厥。傳説這一次唐朝消滅東突厥是李靖“自作主張”的結果,因為他當時只帶了三千人馬,就把這個國家幹翻了。

李靖深知東突厥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李世民苦它久矣!當他發現這個國家內亂的時候,馬上出兵攻打。正所謂:趁它病,要它老命。李世民雖然怪他擅作主張,但是最後滅突厥的功勞全算在自己身上了,真的是好開心!

後來李靖想辭職不幹,李世民又把李靖哄回來,畢竟這麼懂他的臣子很難得。為了李靖,李世民專門搞出一個叫“平章事”的官職。從此以後,中國歷史舞台上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就成了宰相代名詞。

李勣是唐初的三朝元老,他少年時代參加李密瓦崗軍,後來投靠李淵。一生跟隨李氏父子三代開疆拓土,平定四方。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句麗權臣淵蓋蘇文病死,三個兒子為爭位爆發戰爭。

從李靖、李勣到蘇定方、高仙芝,為何大唐的滅國名將會層出不窮?

淵蓋蘇文的長子泉男生求助於唐朝,唐高宗派李勣為遼東道的行軍大總管,並開始東征高句麗。但是,提起唐徵高句麗這一戰,因為民間演義故事的流行,一般只知有薛仁貴,而不知有李勣。

公元668年,薛仁貴攻陷高句麗重鎮扶余,泉男建出兵支持扶余,途中遭到李勣帶兵阻擊。李勣率部斬敵三萬人,至大行城與薛仁貴兩軍會合。不久之後,又在“鴨綠柵”奮力擊破高句麗軍,追擊二百里,攻克辰夷。

後來,李勣率部包圍平壤達一個月的時間,其間多次勸降泉男建,對方不為所動。最後,一名老僧開門迎降,李勣趁機攻進平壤,生擒泉男建。

從唐滅高句麗整個作戰的經過來看,李勣的行動一直十分保守,副將薛仁貴作戰的動作力度遠比他強。而高句麗之所以被“滅國”,完全是因為泉男建負隅頑抗的下場。唐高宗時期國力遠超唐初,因此唐滅高句麗時,也是不費吹灰之力。

李勣除了作戰以外,還精通醫術。中國古代醫家多是道家學者,所以李勣在晚年,性格是十分平和的。他東征滅高句麗和他本人性格沒有什麼關係,純屬唐朝國力實力空前提高,拿周邊小國試刀。

唐高宗封禪泰山,文治武功皆到全盛時期。高句麗自己作死,所以大唐就抬手送了它一程。

大唐顯慶四年(659年),百濟仗着高句麗的支持,多次侵犯新羅。新羅國王求助於唐朝,唐高宗派蘇定方徵百濟。蘇定方驍勇善戰、膽氣超羣。十五歲隨父親征戰四方,後來歸順李唐後又一直統兵征戰,大殺四方。

從李靖、李勣到蘇定方、高仙芝,為何大唐的滅國名將會層出不窮?

顯慶四年的時候,蘇定方已經是一位67歲的老人,他率領左驍衞將軍劉伯英等十萬水陸大軍攻打百濟。唐朝海軍從山東出發,橫渡黃海,直達今朝鮮半島南部的錦江口。依山排陣,殺聲震天。打得百濟潰不成軍,傷亡數千。隨後蘇定方乘潮而上,率領唐軍登陸直逼百濟都城,斬敵萬餘。

百濟國主驚慌出逃,國主之子扶余泰自立為王,想守城再,。卻遭到親戚和子民的背叛。城中人民紛紛爬牆逃生,扶余泰無奈豎起降旗。

蘇定方滅百濟,大振唐朝之國威。後來,又領兵協同李勣消滅高句麗。最後北征吐谷渾,病逝於前線。蘇定方平百濟之後在當地立過一座石碑,至今被韓國政府作為文物保護,名字就叫《大唐平百濟碑銘》。

現在有歷史愛好者説:蘇定方三戰滅三國,次次以少勝多,分明是戰神級別人物,為什麼大家都不知道呢?原來,他一直在民間演義中被當成反派抹黑。

另外,因為他在百濟、高句麗立下的戰功讓半島居民恐懼,於是朝鮮民間編造故事説:蘇定方在滅百濟後,想要吞併新羅,結果被新羅大臣設計除掉,這純屬扯淡。

高仙芝是四位“滅國戰神”中的戰神,但是現在的人一般不願提起他,因為他是高麗人。另外,他滅石國等國家的行為,至今還有一些爭議,被認為是“不義戰爭”。

從李靖、李勣到蘇定方、高仙芝,為何大唐的滅國名將會層出不窮?

石國是西域邊陲九國之一,是位於絲綢之路之上的一個小國。國民善於經商與種植,生活十分的富足。高仙芝覬覦石國的財富,向唐王朝誣告石國“無藩臣之禮”,出兵滅了這個國家,把財富掠為己有,還搶了石國公主當小妾。

石國本來一直與大唐修好,在唐玄宗時國王還受封為懷化王,得到過鐵券丹書。後來高仙芝派軍打石國,國主感覺其中有誤會,就宴請高仙芝進行和談,沒想到高仙芝趁機就殺了石國國王。高仙芝搶完了石國,隨手又打了突騎師、胡商等多個小國,次次都誣衊別國“不臣”。

天寶十一年(751年)高仙芝一次擄了吐蕃、朅師和石國等多個小國的國王和大臣進京,最後全部被唐玄宗斬首。濫殺無辜過了一時之癮,卻弄壞了唐朝的名聲。為後來的怛羅斯之戰埋下了隱患。

高仙芝之所以能連滅多國,除了他本身有一定的軍事作戰天賦之外,也是仗勢欺人,而這和皇帝對他的縱容分不開。

盛唐時期的中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霸主。攻打幾個周邊小國,打就打了,難道還要挑日子嗎?題中提及的四位名將中,三位都是從隋末開始從軍,一直打到唐朝的老將。為大唐開疆拓土,是他們的本分。而每一個朝代的開始,往往都是這樣的豪橫。

至於高仙芝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軍事家。但是他這麼愛“滅國”,看起來主要還是出於“私心”。而唐玄宗好大喜功,對他的行為不加阻攔。他既然有本事去滅國,又得到皇帝的支持,自然也就滅得更歡了。

強大的軍事實力,提供了物質和人員基礎;將領本身超高的軍事水平,提供了技戰術基礎;皇帝的默許和縱容,提供了出師的理由。三者齊備,使得大唐的滅國名將層出不窮。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09 字。

轉載請註明: 從李靖、李勣到蘇定方、高仙芝,為何大唐的滅國名將會層出不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