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愛聽課愛評課的校長,他本人文化程度不高,又離開教學一線日久,從教育局某科室下派到新建學校當校長的。他所有的課都聽,聽完了也都點評,但點評不是從教法和教學效果上來評,而是從教學內容上來“指導”老師應該怎麼備課怎麼上課,説句不客氣的話,他説的基本上都是門外話!
但架不住人家是校長,屁股決定腦袋,對聽課評課他樂此不疲,而老師們就因此深受折磨。
大傢俬下里議論校長的這一癖好時,得出了這麼幾點結論:
1,他是想通過什麼課都聽什麼課都説上一二來表示自己才識淵博,能夠勝任校長這個位置;
2,他把評課時的毒舌當成了對教師成長的幫助,卻不知評課應該一分為二,只是一味地批評、指責、挑毛病,特別傷害授課教師的自信;
3,他在竭力塑造專家型校長的形象,卻不知道説得越多錯得越多,越讓大家認識到他的淺薄;
4,他位置感不強,把分管業務的校長搞得特別尷尬。
説實話,老師們十分反感這樣的校長。
兩個事例引發思考:中小學校長權力大不大?
一位校長聽二年級語文課,老師講的是古詩《春曉》,本節課按照教參要求需要兩課時,老師講的是第一課時,課後校長批評説,這麼淺顯易懂的古詩你居然講了一節課,太浪費時間了!下面評課的老師聽到校長的話後一片譁然。
一位校長聽課後評課:小松鼠四條腿在樹上爬來爬去,明明是爬行動物,你怎麼説是哺乳動物?簡直就是誤人子弟!下面的老師都聽呆了!
第一個事例當中的校長是以己度人,從自己的認知高度來理解小學二年級的古詩,第二個校長則是犯了常識性錯誤。
但是,這裏需要探究的是,校長明明對於教師的教學內容不甚瞭解,為什麼敢於出言否定甚至公然指責?這種膽氣恐怕還是校長的寶座帶來的吧。
劍客老師不禁想問一句,為什麼學校的老師們苦校長聽課評課久矣,就沒有人站出來提出反對意見呢?為什麼沒有人戳破校長自己營造的那個虛假的泡沫呢?背地裏議論紛紛,在評課現場卻人人正襟危坐,還拿個小本不時地記上幾句,衝着校長投去讚許甚至諂媚的目光的人又有幾許呢?
説到底,還是校長的權太大了的緣故吧。誰也不敢輕易得罪校長,職稱評審、崗位聘任、評先評優、績效分配這些可都攥在校長手裏呢!而且,現在搞縣管校聘,人員去留的權限也在校長手裏,惹得校長不高興了,真的可以讓想走的不能走,願留的不能留。
大學教授提出放權,中小學老師紛紛反對
前些天,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陳正華寫了一篇文章,提出要給學校進一步放權,把老師招考、職稱評審、績效分配都完全下放給學校,許多老師都提出了反對意見。
原因就在於,要搞清楚學校和校長之間的區別。理論上來説,校長是校長,學校是學校,所謂鐵打的學校流水的校長,但實際上,在不少中小學裏,校長就是學校的代名詞。陳教授説的給學校放權,最終極有可能演變成給校長放權。
試想,當校長可以決定招考什麼崗位的老師,可以決定把職稱評審名額給誰可以決定誰可以通過評審,可以決定怎麼使用績效工資,人財事權全都集於一身了,又怎麼保證校長在規定的框架內用權呢?
至於教代會、教師工會,學校的支部,目前看來,仍未得到廣大教師的充分信任。想要靠這些機構來對校長進行限權,難度頗大。
不能寄希望於校長本人有莫大的情懷、完善的人格、強大的自律是不是?而且,即便一開始校長是這樣的,在權力場的浸泡下,也很有可能走向反面。
劍客老師覺得,是不是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1,校長的選拔要經過數上數下,學校老師推薦和上級主管部門考察相結合,校長人選從醖釀到最後決定,至少要經過兩輪上下,不能輕易指派;
2,賦予校長更多的自主管理權的同時,要設計出更好的制度來限制校長在關係重大的問題上一個人説了算;
3,加大校長培養力度,建立職業校長制度。
對此,你有什麼高見?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