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孟佩佩 見習記者 許子威
“進入大學,存在自卑、焦慮和迷茫的心態怎麼辦?”“大學四年如何擠出更多的時間去提升自己?”“如何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特長優勢,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少大一新生正在面臨各種困惑。
首屆全國道德模範、感動中國人物楊懷保也有過迷茫和焦慮。近日,他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分享了自己從“放牛娃”到創業青年的勵志故事,並鼓勵在場大學生:“年輕人一定要敢於追夢,不管是‘大夢想’還是‘小目標’,最關鍵的就是要行動,每天都要讓自己動起來。”
近日,《親歷》特別策劃系列活動“名家大咖進校園”“親歷榜樣分享會”分別在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舉辦。該活動由中國青年報社主辦,共青團中國人民大學委員會、共青團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委員會承辦,粉筆協辦,邀請了楊懷保等青年榜樣和名家大咖為大學生答疑解惑。
楊懷保的母親身患重病,父親在建築工地打工時身受重傷,家裏還有年幼的弟弟,如何才能兼顧學業和家庭?2003年,大一剛開學,楊懷保決定,揣着暑假打工掙的1200元,帶全家去上大學。如今,當年感動全國的楊懷保成了中國第一家敬老專項公益基金——孝基金的創始人。
“我有自己的夢想,既要完成自己的學業,也要給父母盡孝。”為了撐起貧困的家庭,楊懷保曾在學校周邊租了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子,並在輔導員的建議下開始做兼職。他曾同時打7份工,每天都像陀螺一樣運轉。
再次談起當年求學、創業和工作的經歷,楊懷保向同學們分享説:“向上向善是一個人內心最強大的力量,也是支撐一個人走得最遠最久的力量。不管在任何時候,我們必須要把內心的這份本真保住、守住。”
吳端正在大學時加入過學生會,也創過業,最後選擇了與新媒體相關的工作。在中國人民大學的活動現場,他説,職業與興趣相匹配是有難度的,但在完成學業的前提下,可以多嘗試自己有可能感興趣的事情,“不斷試錯,才能找到自己所愛”。
“不要太在乎起點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在目前的情況下發揮自己最大的能量,並且要善於尋找機遇、抓住機遇,創造更大的價值。”粉筆副總裁劉帥説。
劉帥説:“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作為職場‘小白’要放平心態,把自己所學與崗位實際結合,再去創造更多價值。真正進入職場的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把手頭最小的事情做好,把小事做好才能做大事。”
在中國人民大學的活動現場,中關村中科創新創業教育基金會秘書長劉知行談到,知識和技能的快速迭代,使得進入職場後的大學生需要終身學習、持續學習和長效學習。科技的進步,帶來了人機協同、人和數據協同的全新工作模式。因此,越來越多的職位薪酬差距正在縮小,工作也不再論資排輩,更看重一個人的能力,就業途徑也多了,靈活就業、自主創業成為新選擇。
面對這樣的變化,大學生應該如何進行職業規劃?劉知行認為:“職業規劃涉及熱愛、專業、城市、報酬、發展路線、工作狀態和人生計劃等,規劃的不是職業,而是你的生活方式。”
“首先要清楚自身優勢和擁有的資源以及自我就業意願,從而明確以後的就業方向是公務員類、學術研究類還是企業類。”對於就業,劉帥給出了具體的建議,並提示説,“實習是提升能力的絕佳途徑。通過實習能夠培養當下職場人所需要的有效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抗壓能力,從而為以後的工作生活做好準備。”
中國人民大學團委副書記李洪滿表示,希望同學們從嘉賓分享中汲取他們的智慧和職場經驗,明確自己的未來發展方向,也期待與各方共同搭建面向大學生全面培養的實踐平台,讓更多學生順利走出校園、走進社會,為國家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