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經典解説
立足經典,品百味人間,你會收穫人間四月天。上一章講到了
要讓它收斂,不妨暫且讓它張揚;想要削弱它,不妨暫且使它增強;想要毀滅它,不妨暫且抬舉它;想要剝奪它,不妨暫且給予它。這是一種微妙而又明通的道理。
老子列舉了“歙”與“張”、“弱”與“強”、“廢”與“興”、“取”與“與”這四組矛盾又對立統一的意象。似乎在
有一些人認為,
再比如“將欲取之,必固與之。”就很像《
也就是,通過柔順取悦對方的方式,迷惑對方讓對方放鬆警惕,即所謂“
所以這裏主要描述的是老子的
接下來,老通過上面的四組矛盾又對立統一的意象,做出一個論斷——
老子認為
有一句詩這麼説:“抽刀斷水水更流。”為什麼會這樣?因為,
再比如,有個成語叫:“
接下來,老子用兩個比喻來進一步闡釋“
魚要生存就不可離開池淵,國家的刑罰政教等不可以輕易展示和使用出來。
魚這種生物,雖然沒有熊獅虎豹等有尖利的爪牙,能夠抵抗其他強有力的掠食者。但是,它懂得
國家的刑罰政教等輕易展示和使用出來就是再走
老子説,欲歙(xi)而張之。欲弱而強之。欲廢而興之。欲取而與之。
如果漁夫想網魚,那麼他就不能收緊羅網。相反,他得張開羅網,撒向水面,甚至還要弄一些誘餌,讓魚進入羅網,然後再收起來。這是一種“
如果一個人要想戰勝對手,高明的人不會和對手硬碰硬,而會像打太極拳一樣,順着對手的架勢,以退為進,借力打力。讓對手產生用力打在棉花上的感覺。這就是
如果一個人想削弱他的對手,那麼他就應該想辦法讓對手強大起來,讓他到處招搖,逞強樹敵,成為眾矢之的,耗損他的元氣。這就是我們常説的“
如果一個人想要廢掉對手,那麼他最好先抬舉對手,讓對手志得意滿,產生驕慢之心,一旦對手放鬆警惕,以為勝利在望。這樣才好下手。這是一種“
韓信攻取齊國後,請求劉邦封他為“假王”。劉邦一聽,心生怒意,這傢伙胃口越來越大了,當時就“哼!”一聲,正想接着呵斥韓信一番。
好在一旁的張良以目示意提醒,劉邦心裏就明白了過來。與項羽的爭霸正處於膠着狀態,而韓信正是決定勝負的
劉邦急中生智,選擇
正所謂“兔死狗烹”。劉邦得了天下以後,重在文治,而身為武將的韓信,利用價值就不大了,反而會成為威脅國家安全的隱患。於是授意呂后與蕭何合謀,以謀反的罪名,將韓信殺於長樂宮。
劉邦讓韓信位極人臣,主要是為了穩住他、利用他,但同時也更容易抓住他的把柄來除掉他。試想,如果韓信沒那麼高的職位,沒有那麼大的威望,又怎麼可能被扣上謀反的大罪?畢竟謀反也是要有實力才行,這樣別人才會相信。
無論是人之“道”、兵之“道”、權謀之“道”,還是種田、經商、交友之“道”,都大有學問。但你只要懂得“
雖然大“道”深奧隱幽,但通過以上分析,有一點可以明確,有時候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了。感謝你的觀看!如果你有所收穫,還請多多點贊、分享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