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幾百本書,還是不如會表達的同學語文成績好,原因究竟是什麼

在地鐵上碰到了一對母子,媽媽接孩子放學,孩子揹着很大的書包,坐着看書,是一本兒童文學,孩子戴着“厚瓶底“,一副很認真的樣子。作為語文老師,看到這樣的好學生,心底自是高興。家長坐在一旁沒有刷手機,偶爾湊過來和孩子一起看,只聽家長説:趕緊看,看完了回家寫作業,今晚的8點半要準時跟王老師上課……我大概就知道了,孩子目測上四五年級,剛開學,可能假期裏的網課還沒結束,還要接着上。除了寫作業、上網課,孩子可能沒有別的時間閲讀了。

看了幾百本書,還是不如會表達的同學語文成績好,原因究竟是什麼

在地鐵裏趕時間閲讀,我不知道這位同學是不是能看進去?還是真的喜歡閲讀,有時候在公共場所看到讀書的孩子,心裏除了感動還有一點點心酸,是沒有時間還是家裏沒有閲讀的環境?去圖書館、在書房裏看書不好嗎?一定要在地鐵、公交、快餐店裏的學習,才會被家長定義為認真刻苦嗎?

看了幾百本書,還是不如會表達的同學語文成績好,原因究竟是什麼

當我們的外部學習條件不允許達到安靜、專注的標準是,孩子的學習效率其實是不高的。正如看了幾百本書,你以為孩子成為了書呆子,但由於不會表達,他的語文成績還是落後於其他同學,各位家長,你想知道原因嗎?我想從語文教學的角度,和你們探討一下,我們該如何引導小學生做好閲讀。

看了幾百本書,還是不如會表達的同學語文成績好,原因究竟是什麼

我相信很多同學,可能是因為性格原因,他們不太愛表達,但是大部分同學還是不會表達。語言運用得不準確,常發生歧義。在我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有的學生愛看書,是真的對閲讀有興趣,但是他們看了只是看了,或者沉浸在自己的故事世界裏,你要讓他們講一講,這本書都寫了什麼好玩的故事?那可講不出來了,有的同學就是幹扁扁的一句話,有的同學囉裏囉嗦講了5分鐘,其他的同學對這本書的興趣全無,而且還是不知道是什麼故事。會看書,不會表達,其實是語文思維沒有建立。

看了幾百本書,還是不如會表達的同學語文成績好,原因究竟是什麼

我們的學生識字了以後,通過閲讀文字瞭解作者的思想,去讀懂文字表達的意思,對故事產生共情,最後有自己的瞭解和想法,這一系列的閲讀體驗最終的目標就是讓我們建立好語文思維。不管看到什麼文字,都能通過閲讀去理解文字和作者的表達。語文思維在語文學習中,發揮着重要的指導作用。一篇課文,老師講了一遍,有的同學理解了,因為他們建立了成熟的語文思維,知道怎麼去讀懂文字。有的同學理解不了,這是因為自己的語文思維沒有建立好,體會不到。

愛閲讀的孩子,其實內心還是有很多探索的慾望,他們對文字的理解也是可以把握的,但是缺少的是理解,通過語文思維,去把文字傳達的意思轉化和消化,變成自己的理解,整理出來再表達,達到了思想交流的目標。讀懂故事,其實不光靠語文思維還有故事思維,這也是為什麼有的男同學愛看偵探小説,有的同學愛看公主類的童話故事。

看了幾百本書,還是不如會表達的同學語文成績好,原因究竟是什麼

我們的故事思維提高的是語言的邏輯,這就是對閲讀的體驗後,我們的模仿,這個學習行為對語文學習的幫助是很大的。多看故事,多表達練習,是把故事思維和語文思維結合在一起,投入自己的觀點,通過語言能力,來進行二次內容加工,以達到表達和交流的目的。語文學習也是如此,我們通過課文的學習,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師的觀點結合,通過我們的作業練習來鞏固知識點,進行二次學習加工,最終掌握的就是語文學習的能力。

看了幾百本書,還是不如會表達的同學語文成績好,原因究竟是什麼

家長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是不能強調閲讀的量,也就是以看了多少本書為學習前提,判斷孩子語文成績好不好,也不應該以看過多少本書為考核標準。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找到多練習、多分享的渠道,努力去表達、去練説。可能有的家長自己也是不善言談,不喜和孩子去分享什麼,你也不能強求,那麼我們就需要引導孩子找到願意和他們分享的渠道。在學校裏有故事分享會、閲讀課,在家裏,小區裏有同齡的孩子,也可以進行交流。

看了幾百本書,還是不如會表達的同學語文成績好,原因究竟是什麼

多連説,不是無用之道。我們引導孩子每天講一講學校發生的事,講一講放學路上的見聞,講一講自己對學習的心得體會,這要比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看了幾百本書,對語文學習的幫助要大得多。關於如何提高語文成績,你認同我的觀點嗎?歡迎留言評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45 字。

轉載請註明: 看了幾百本書,還是不如會表達的同學語文成績好,原因究竟是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