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魯曉夫對蘇聯最大的貢獻,就是否定了斯大林,修正了斯大林體制的一些弊端,為蘇聯延續了壽命。
這種説法高估了斯大林個人對蘇聯存續的影響力,忽略了斯大林的所作所為以及所謂的“斯大林體制”對國家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即便對赫魯曉夫否定斯大林這件事情本身,也缺乏足夠的瞭解和認識。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不被看好的赫魯曉夫在短時間內克服種種困難,成為蘇聯的掌控者,3年後的蘇共二十大,赫魯曉夫做了《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秘密報告”,公然否定了斯大林的所作所為,震驚世界。
上台之初,赫魯曉夫面對的是一個十分複雜的政治局面,“半崩潰的農村、技術上落後的工業、最尖鋭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數百萬人被關押在監獄和集中營、國家與外部世界的隔絕”,斯大林以沙皇的繼任者自居,他所治下的蘇聯,就是沙皇時代農奴制的翻版,“俄羅斯的農村成了國家農奴制農村,而且國家從農民那裏奪去了除空氣以外的所有東西”,這一切都要求蘇聯必須馬上進行有效的改革,否則社會就有可能陷入崩潰。
除此以外,赫魯曉夫還改組了國家安全機構並健全了司法制度,檢察機關的職權逐步得到恢復。應該説,這些措施都是及時並且有效的,通過這一系列改革,蘇聯社會風氣明顯好轉,並迅速從斯大林去世後的不確定中走了出來。
在外交問題上,斯大林也成為繞不過去的坎,例如蘇南關係,蘇聯把責任甩鍋給貝利亞,但南斯拉夫方面極為不滿,認為主要責任在斯大林。不否定斯大林,蘇南關係就成為死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