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言碎語|對新時期評價意義的理解

閒言碎語|對新時期評價意義的理解

                 對新時期評價意義的理解

                            文|孟繁偉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高中育人23條”對課堂教學改革做了如下表述:

     “積極探索聚焦基於情境、問題導向的課堂教學改革,探索互動式、啓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加強課題研究、項目設計、研究性學習等跨學科綜合性教學,認真開展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教學。”

     我們一線要認真體會理解這段話的深刻內涵,這是課堂教學改革方向性的指導建議。其前提是聚焦基於情景、問題導向的教學改革。學習理論研究成果早已表明,知識具有建構性、社會性、情景性、複雜性、默會性。人們都是在具體的情景中學習和使用具體知識的。在學習新的知識時儘可能創造一種“真實”的情景,讓學習者在具體的情景下進行主動的意義建構。問題意識才是驅動問題解決的出發點。愛因斯坦説“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為關鍵”有了問題才有了研究、分析、解決問題的可能,在解決具體的問題中就要調動原有的知識去解決新的問題,當用原有的知識不能解決新的問題時,大腦的思維結構就會發生變化,即皮亞傑説的同化和順應。

     探索互動式、啓發式,這也是關鍵的一部分。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具有社會性和建構的特性,知識的意義是通過社會協商建構的,所以要創造一種環境,讓學習者之間、學習者與教師之間、學習者與媒體之間建立多邊互動,唯有這樣的互動才能加深學習者對知識從感應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探究即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方法,通過探究感受知識的生成脈絡。為何生成這個知識,怎樣生成了這樣的知識等。在這些過程中理解應用這些知識。在知識的應用上,體驗才是最好的學習,湯鹹不鹹嚐嚐就知道了,沒有實踐體驗總是存有一層隔膜,好似霧裏看花模糊不清,在體驗中才能感受到應用知識的力量,在具體環境下使用對應的知識解決問題就是能力,用何種知識從什麼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就是由價值取向所決定的。

     規律都從生活、生產實踐中來的,唯有在生活、生產實踐中不斷的探究解決問題,才能概括歸納出解決問題方法,然後在上升到抽象的理論層面,不經過驗證的理論還不能稱之為完整的理論。實驗室中的實驗其實是具體生活中的實例的簡單化模型化處理。要在簡化的實驗室中做實驗更要到生活生產中去實踐,畢竟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不可能全部到具體的生活生產中實踐體驗,這就體現出實驗室的重要性。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思維的的主要陣地,而系統思維、批判思維、邏輯思維、抽象思維、直覺思維等思維方式和思維品質又是21世紀人才所必備的。要把思方式和品質的培養融合在課程之中,所以課程體系建設、課程組織實施、課堂教學模式變革、教學測評等都要通過教育測量及評價作為引導和牽引,所以評價才是撬動教育教學改革的槓桿。

     在新的時期,國務院又出台了評價的指導建議,即“過程評價、終結評價、增值評價、綜合評價”。沒有評價就沒有質量,有什麼樣的評價就會有什麼樣的質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71 字。

轉載請註明: 閒言碎語|對新時期評價意義的理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