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發佈 從研究生教育大國邁向教育強國
光明日報記者 晉浩天
教育部22日召開新聞發佈會,正式發佈《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介紹“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加快高層次人才培養十大專項行動”有關情況,一幅關於研究生教育的藍圖正在鋪開——“到2025年,基本建成規模結構更加優化、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培養質量顯著提升、服務需求貢獻卓著、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的高水平研究生教育體系。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強國。”
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介紹:“70多年來,我國累計培養了1000多萬名博士、碩士,今年在學研究生將達300萬人,已成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國。經過70多年的奮鬥,我們構建了比較完備的研究生教育體系,基本實現了高層次人才的自主培養,有力支撐了科技創新和國家戰略發展。”
一份文件、一場發佈會傳遞了哪些重磅信息?針對現存問題,又將做出哪些改變?相關負責人給出了未來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索引。
讓不合格的學生畢不了業
《意見》提出,嚴把入口關,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精準選拔人才,把願意讀書、忠誠可靠、德才兼備的好苗子選拔出來。嚴把過程關,抓住課程學習、實習實踐、學位論文開題、中期考核、論文評閲和答辯、學位評定等關鍵環節,落實全過程管理責任。嚴把出口關,合理制定與學位授予相關的科研成果要求,加大分流力度,加強學風建設,敢於讓不合格的學生畢不了業,倒逼學生潛心治學。用好學位授權點評估、學位論文抽檢等手段,加強對研究生教育質量監督檢測。將學位論文作假行為作為信用記錄,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國家重點支持學科專業清單
“為確保文件及時落實、取得實效,教育部研擬‘十大專項行動’,重點推進,以更好地發揮指導督導引導作用。”洪大用介紹,着眼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優化學科設置和人才培養的行動。第一,學科專業建設改革行動。構建設置規範、動態調整的學科專業目錄管理新機制,開展學科專業目錄修訂工作;提升專業學位培養能力和培養規模;建立國家重點支持的學科專業清單,健全國家急需學科專業的引導機制,提升學科專業體系與現代化強國建設的匹配度。
第二,交叉學科高質量發展行動。完善交叉學科門類發展機制,研究制定《交叉學科設置與管理辦法》,探索建立交叉學科發展特區,設立一批交叉學科中心,搭建交叉學科發展的國家級平台,構建放管結合、規範有序、相互銜接的交叉學科發展體系,為交叉學科發展創造更好環境。
第三,產教融合建設行動。與國家發改委聯合打造國家產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帶動國家、地方、學校三級基地建設;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鼓勵各地各培養單位設立“產業(行業)導師”,推動行業企業全方位參與人才培養;完善產教融合聯合培養質量評價機制,加強人才培養與行業企業用人需求對接,提升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
加快培養一批緊缺人才為國家解決“卡脖子”問題
洪大用透露,着眼於戰略支撐和高端引領的相關行動。第一,一流學科培優行動。進一步支持和促進“雙一流”建設高校,在已經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對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發揮重要作用的國際可比學科和方向上,儘快取得突破,進入並保持在世界一流學科前列,發揮引領示範作用;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學科,以及服務治國理政新領域新方向上,取得創新性特色性成果,在理論和實踐方面作出貢獻,打造國際一流、中國特色學術標杆。
第二,關鍵領域核心技術高層次人才培養行動。聚焦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組織“雙一流”建設高校和一流企業(院所),統籌一流學科、一流師資、一流平台等資源,以超常規方式加快培養一批緊缺人才,為國家解決“卡脖子”問題和推進科技創新作出貢獻。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蔡長華介紹,圍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經濟主戰場,優化高等學校區域佈局,大力支持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海南自由貿易區等,建設研究生教育高地,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圍繞世界科技前沿,實施國家關鍵領域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統籌一流學科、一流師資和一流平台資源,加快培養緊缺人才,為解決“卡脖子”問題和科技創新作出貢獻。圍繞人民生命健康,加大對生物醫學、臨牀醫學、公共衞生等領域的人才培養力度,擴大高素質人才供給,更好地服務疫情防控、疾病救治和人民健康。
保護“絕學”、擴大直博生招生比例
“同時,着眼於夯實基礎,培育核心競爭力的相關行動。”洪大用指出,第一,基礎學科深化建設行動。支持一批事關原始創新支撐的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基礎學科,以及具有極高保護傳承價值的“絕學”、冷門學科,改善相關學科發展生態,加大人才隊伍建設力度,深化科研組織和評價體系改革,健全投入和激勵機制,為科技創新和社會進步夯實長遠基礎。
第二,博士生教育提質行動。超前佈局博士生教育,差異化擴大博士生規模;探索建立招生計劃管理負面清單制度,對問題突出的培養單位予以必要限制;優化佈局結構,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健全博士研究生招生選拔機制,擴大直博生招生比例;加大投入力度,改革完善資助體系,優化資源配置機制,為博士生教育持續發展營造更好支撐環境。
提升導師隊伍水平,完善學位論文抽檢制度
“着眼於固本培元,深化研究生培養體系建設的相關行動。”洪大用説。《意見》指出強化育人導向,發揮導師言傳身教作用,做研究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建立國家典型示範、省級重點保障、培養單位全覆蓋的三級導師培訓體系;規範導師指導行為,明確指導行為“十不得”;加強博士生導師崗位管理;推動評選優秀導師和導師團隊,激發研究生導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導師隊伍水平。
同時,根據《意見》要求,教育部門將印發相關文件,強化全過程培養質量管理;開展研究生教育質量專項巡查,檢查結果與資源投入形成聯動;完善學位論文抽檢制度,強化抽檢結果反饋使用;開展就業狀況跟蹤調查,為學位授權點評估、“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等提供參考;完善監督懲戒機制,提高學位授予單位質量保證的底線思維和自覺意識。
注重“教、學、評、管”,對學位注水問題零容忍
洪大用表示,教育部對學術不端、學位注水的問題,一直堅持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露頭就打,要堅決確保學位授予的含金量。一是重視“教”。從教師的角度來講,對於學生的培養要嚴格學業管理,導師自身要以身作則,秉持嚴謹、求實的學術態度,要將更多的時間用在育人上,加強對學生的學業指導。
二是重視“學”。學生要有學業的投入,要嚴格執行學業過程規定,認真落實學習的各個環節。要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報效國家、報效社會,養成嚴謹自律的行為習慣。
三是重視“評”。在學位論文、答辯的各個環節,相關的評審專家要真正硬起來。要切實負起責任,認真評審,把好學生培養的各個環節,特別是把好畢業審核、論文答辯等關鍵環節。
四是重視“管”。特別是要加強管理規則的進一步完善,加強學位論文抽檢,加強對各個培養單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檢查和診斷,同時健全處理學位“注水”、學術不端行為的機制,推動分類評價,對於不同類型、不同學科和不同層級的學位,制定更加科學的評價標準。
(光明日報北京9月22日電)
《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23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