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説起漢高祖劉邦,沒有深入瞭解過他的人,都覺得劉邦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人和無賴,好色和自私成為他的專屬名片,其中有一件事最為後人所詬病。
常言道:虎毒不食子。而劉邦竟然在一次逃跑中,屢次將自己的親生兒子、女兒踹下車,這簡直完美詮釋了劉邦的“自私”本性。其實,這是後人對劉邦的誤解,他當時果斷拋棄兒女,非但不是自私,而是一種大智慧,是對孩子深沉的愛。具體原因分析如下:
一、項羽高傲的貴族性格使他不會輕易地傷害婦孺老人
項羽出身貴族,其性格中既有殘忍的一面,也有驕傲的一面。項羽雖然喜歡殺人甚至屠城,但是他屠城或殺人的對象要麼是堅決抵抗他的人,要麼是不尊重他的人。
首先,項羽的貴族性格是不會對婦孺動手的。其次,項羽的英雄性格是不會對弱者動手的。劉邦料定項羽不會殺自己的孩子,所以他不怕把孩子推下車。
二、孩子目標小不是追兵的追擊目標反而容易躲過
劉邦逃跑,是坐着車子逃跑的,駕車的司機是夏侯嬰。所以項羽的追兵追的是坐着車子逃跑的一對大人。退一步講,兩個孩子即使哪裏都不躲,就在哪個樹下或田地裏玩耍,那些追兵看到,也不會對兩個孩子怎麼樣的。因為追兵一路上遇到的普通農民、路人、小孩不知道有多少,難不成都抓回去拷問一番?
更重要的是那個時代,傳媒不發達,劉邦和呂雉的孩子不會像現在明星的孩子成為網紅,面孔為項羽的追兵所熟悉,從而追兵把孩子拿住以要挾劉邦。所以,劉邦在情急之下把孩子推下車,並不是心有多狠,而是想讓孩子單獨躲起來,因為孩子目標小,容易躲過。
三、一家人在一起反而更容易讓項羽“一鍋燴”了
投資領域有一個指導思想就是:別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其原理無非是風險要分散,而不是集中。在仇敵的追擊中,一家人聚在一起,無疑就是風險集中。劉邦和嫡子嫡女在一起,就是風險集聚的行為。劉邦把孩子推下車,看起來心狠,實際上是風險分散的行為,防止被項羽追上一鍋燴了。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父親沒有不愛孩子的,即使是帝王,哪怕孩子再不肖,也有“舐犢之情”,很少有父親對孩子下毒手的,除非這孩子要謀逆造反。劉盈被救後不久就被劉邦立為太子,也説明了劉邦對劉盈的愛是真摯而深沉的。
漢高祖劉邦危急時刻踹孩子,並非無情,恰恰是保護他們,這是常人沒有的高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