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負擔減下去了,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怎麼提上來
2月15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2022年,教育領域要繼續把落實“雙減”作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續鞏固提高學校“雙減”工作水平。
回首2021年秋季學期,呂玉剛介紹,作業總量時長得到有效控制,作業管理制度普遍建立,作業設計水平不斷提高。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書面作業的學生由“雙減”前的46%提高到90%以上。自願參加課後服務的學生比例由去年春季學期末的49.1%提高到秋季學期末的92.2%。
“雙減”,減負是治標,目的是提質。如何在減負擔的同時,保障教育教學質量?
北京市西城區教委主任王攀表示,西城區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作為校內減負的切入點,秉承“教委行政推動——教科研部門行動研究——學校行為改進”的工作策略,實現對全區學校進行教學引領和質量監控。
在教學上,讓市區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全員參與、率先垂範,圍繞“雙減”背景下形成性評價、單元整體作業設計進行先行研究和示範打樣。活動期間,共開放13個學科的415節課、6場次專業論壇,較好發揮了教學研究、學術引領、輻射帶動的功能。
在作業上,開展“形成性評價+作業研究+課堂教學”三加聯動式研究。出台單元知識圖譜和作業圖譜示例,研發單元作業設計思維模型,構建“基礎類—提升類—拓展類”分層進階作業體系。
為了讓家長理解“雙減”,西城區還通過區家長學校網上課堂推送“國家和北京市‘雙減’政策分析”“家校社聯動做好生命守望者”等課程,就“雙減”政策進行深度解讀。從學校層面全面加強家校溝通,召開以規範辦學行為、減輕學生負擔等為主題的家長會以及家長沙龍。通過“志願者”“家長講堂”等途徑,讓家長走進校園,增進家長對“雙減”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王攀強調,“雙減”關鍵在校內,成敗在校長教師。西城區將繼續深入推進“雙減”向縱深發展,努力讓每一名孩子在全面健康成長中體驗到幸福,讓每一名教師在教書育人中獲得發展,讓廣大百姓在教育改革成果中獲得滿意。
天津市和平區岳陽道小學校長褚新紅介紹,學校樹立了全面育人理念下的大質量觀,向優質課程要質量,向優質教學要質量,向多元評價要質量。褚新紅説,“雙減”下,在評價時,學校從過去只看重冷冰冰的“分”到現在更多關注活生生的“人”。“‘雙減’實施後,我們精心設計實施學生‘每週成長記錄’,學生將一週的學習、生活、勞動、體育鍛煉、特長髮展等整理成冊,從靜態的量化結果評價轉向動態的過程性評價。”褚新紅説。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東斌則在發佈會上表示,為保證教育教學質量,各地各校接下來要強化教育教學管理,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以及加強質量評價和檢測。
朱東斌説,在教學質量監測上,要注重質量分析和結果反饋。根據質量監測的結果,針對存在的不足,採取有效的改進措施,確保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另外,要求各地各校將“雙減”工作成效納入學校辦學質量評價體系,體現問題導向,改進評價辦法,充分發揮質量評價的導向作用。朱東斌透露,為更加客觀地瞭解各地各校“雙減”工作的落實情況,教育部也將委託第三方開展“雙減”落實情況的獨立調查,進行跟蹤評價。
(科技日報北京2月15日電)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