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羨慕古人,因為古人可以娶很多老婆,這個説法對嗎?當然不對,其實是一妻多妾,正妻只能有一位,而妾則可以有多位,老婆只有一個,妾是家中的財務,甚至不能等同於“人”的概念。
即便是皇帝,也只能立一位皇后,否則再受寵愛的妃子也不能越過皇后。由此衍生出來的嫡庶觀念更是嚴格,只有父親的正妻才是母親,而庶子的生母只能是叫做姨娘,在宮中也是如此,新皇即位後,宮中應該是有兩位皇太后的,一位是母后皇太后,是先帝的正宮皇后,母儀天下,而另一位則是聖母皇太后,是當今皇帝的生母,母憑子貴。
兩宮皇太后的封號最早是出現在明朝,在此之前,從未出現過兩宮皇太后,妃子的兒子當了皇帝,也只能將生母封為太妃。當時明憲將英宗的正宮皇后錢氏尊為皇太后,同時將自己的生母周貴妃也尊為太后,後來明神宗也封了兩位皇太后,但即便是這樣,嫡庶有別,妻妾之間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根據史書記載,萬曆年間宮內慶典,神宗的正宮皇后攙扶仁聖太后,而由鄭貴妃攙扶神宗生母慈聖太后。
這樣看來,母后皇太后的地位是高於聖母皇太后的,畢竟是身處於封建社會,該有的禮教傳統,即便是皇帝,也是要遵循的。
清朝的開國皇帝順治帝,他繼承皇位後,將他的生母孝莊文皇后和他的姑母孝端文皇后兩宮並尊,尊孝莊文皇后稱聖母皇太后,也就是後世所熟知的孝莊太后,尊孝端文皇后為母后皇太后。當然清朝最有名的還是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這兩位都是咸豐皇帝的老婆,慈安太后並沒有子嗣,但是她得到了丈夫咸豐皇帝的寵愛和信任,從嬪到皇后,只用了短短六個月時間,可謂是清朝晉封速度最快的皇后。
而慈禧太后則是因為生下皇長子,這才從嬪晉升到妃,又到貴妃,直到咸豐皇帝駕崩後,她才母憑子貴,能夠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慈禧太后住在西宮,後世稱她為西太后,而慈安太后則是因為住在東宮,被稱為東太后。
其實從兩位太后的住所也可以得知,哪位的身份比較尊貴了,古代以東為大為正,而西宮為次為從。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顯然是慈禧太后掌握着實權,實現了對中國長達半個世紀的統治,歷史對於她的評價也總是分為好壞兩個極端。
其實清朝還出了一個更加讓人驚奇的“三宮太后”,這發生在康熙在位年間,查閲康熙的家屬成員,我們可以發現康熙的長輩之中有三位太后,分別是祖母孝莊文皇后(昭聖太皇太后)、嫡母孝惠章皇后(仁憲皇太后)、生母孝康章皇后(慈和皇太后),這樣看來康熙和其他皇帝一般,有一位嫡母和一位生母,不同的是他的祖母還在世,祖母孝莊文皇后就是上面提到的順治皇帝的生母,康熙即位後,將她尊為昭聖太皇太后。
算起來,孝莊文皇后歷經三朝,皇太極、順治、康熙,培養和輔佐了順治、康熙兩代皇帝,因此她被歷史評價為賢后,頗具美名,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後宮之中有三位太后,太皇太后最為年長,但卻是康熙的生母最先去世的,康熙二年(1663年)二月,孝康章皇后去世,宮中只剩了兩宮太后,她們既是婆媳關係,又是祖孫關係。
康熙即位之時,尚且年幼,當時只有六歲,是孝莊太后培養他長大成為一名合格的帝王,孝莊太后曾輔佐政事,但並未貪權,等到康熙有能力執政後,她完全還政,這可比歷史上的一些把持朝政不放的太后好多了,因此康熙對祖母孝莊太后是很尊敬和孝順的,這也成為了歷史上的一段美談。
康熙二十六年,昭聖太皇太后病危,康熙皇帝日夜不離,在牀前伺候,親自侍奉湯藥,還帶着大臣步行到天壇,向上天祈禱,寧願自己折壽,也要讓祖母延壽,但生老病死的規律是無法抗拒的,七十五歲的孝莊去世了,死前她叮囑康熙説,"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且我心中也捨不得你們父子,就將我在你父親的孝陵附近擇地安葬。"如此賢明的太后,也難怪會贏得康熙的尊敬了。
孝惠章皇后是三宮太后中活得最長久的一位,享年七十八歲,可以説她陪伴了康熙很長的一段時間,對於康熙的影響也很深,但她和其父順治的感情並不好,有着一段不幸福的婚姻。眾所周知,順治皇帝最愛的女子是董鄂妃,為她不惜舉辦冊立皇后的大禮,僅僅是將她封為妃,這在清朝將近三百年的歷史上是很少見的,董鄂妃早逝後,順治也一直鬱鬱寡歡,最終英年早逝。
那麼孝惠章皇后自然是不受寵愛了,甚至皇帝還想要廢掉她,不過在大臣的極力反對下,順治並沒有將她廢黜,但夫妻二人的關係更加疏遠了,一直到順治十八年,順治皇帝去世後,孝惠章皇后一個人倒也過得自在,關愛康熙,孝敬婆婆,這就是她多年以來一直做的事,就這樣,她一個人過了長達五十七年的時光。
康熙五十七年,孝惠病危,此時的康熙也已經年老,但他還是跪拜在嫡母塌前,一直送走孝惠章皇后,她去世後,康熙悲痛不已,還未開始讀祭文,已痛哭失聲,祭文讀畢,仍抽泣不止。她陪伴了康熙五十七年,比之生母的陪伴時間也長,可想而知康熙和這位嫡母之間的感情有多麼深厚,這是康熙的最後一位長輩,康熙帝由衷地發出"當此之時,止有孝敬朕之人,並無愛恤朕之人"的哀嘆。
正是康熙後宮中能夠有這“三宮太后”,康熙才能較為幸福成長,被培養輔佐,成為了一代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