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考落幕到放榜,2022年高考分數線陸續出爐,各省份的高考生也陸續迎來了高考志願填報時間。而自高考結束以來,各類圍繞考生志願填報、專業選擇的話題熱度不斷,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眾多專業推介的宣傳信息中,“金融科技專業”成為了熱門選手。
6月26日,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當前國內已有107所高校開設金融科技本科專業,旨在培養既瞭解金融學理論知識又能掌握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複合型人才。而在各類金融機構的招聘信息中,金融科技人才需求仍然較大,並格外看重工作年限、學歷等要素。
在分析人士看來,目前金融與科技的融合趨勢愈加明顯,不管是傳統的金融機構,還是創新型的金融機構,對懂金融業務又懂技術的人才需求都比較大,設立金融科技專業更加符合當下金融機構人才的趨勢。
107所高校開設金融科技專業
金融科技專業依舊是“香餑餑”。日前,浙江財經大學發佈2023年本科招生計劃,將45個本科招生專業納入15個大類、10個專業、3箇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招生。在2023年28個招生專業(類)中,便新增了金融科技專業,全部在浙江省招生。
浙江財經大學在招生計劃中提到,金融科技專業是金融與科技交叉融合的新興專業,旨在培養學生既掌握經濟學和金融學基本理論,又懂得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科技技術。
無獨有偶,北京交通大學也在本年度的招生信息中提到學校新增金融科技專業。北京交通大學指出,將以金融科技特色為引領,培養系統掌握經濟金融理論和現代信息科技知識,熟悉金融實務操作,同時熟悉信息科技技術,掌握計算機編程、數據分析算法和統計工具,並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創新性複合人才。
北京商報記者根據近年來教育部官網披露的信息梳理發現,浙江財經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均是首次開設金融科技專業,兩家學校開設金融科技專業的申請在2023年通過教育部審批同意。根據《2022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包括上述兩家大學在內,共計22家大學院校新增了金融科技專業。
2018年3月,教育部發布的《2017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中,首次出現了“金融科技”專業的身影,專業代碼為020310T,學位授予門類為經濟學,修業年限為四年。
此後的五年間,開設金融科技專業的高校數量持續增長。2019年,4所高校獲批開設金融科技專業,2020年增至15所,2021年進一步增至38所。2022年、2023年間,分別有27所、22所高校獲批開設金融科技專業。由此統計,截至目前共計107所高校具備培養金融科技專業本科學生的資格。
另從學校類別來看,申請學校不僅僅侷限在理工科類院校,部分師範學院、商學院以及綜合類院校等也同樣開設了金融科技專業。其中不乏暨南大學、南開大學等知名學府。
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員於百程指出,在數字化轉型的驅動下,數字化相關的業務以及創新業務的人才招聘需求不斷上升,這類高質量科技人才具有稀缺性。金融機構正處於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對於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量較為剛性。
“當前多地高校開設金融科技專業,是金融科技在數字經濟時代市場火熱的一個縮影,也反映出金融科技當前市場需求量較大的實際情況。”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諮詢顧問蘇筱芮提到。
金融科技招聘仍有較高“門檻”
按照2018年首次入學計算,首批金融科技專業畢業的學生已經在2022年走上了工作崗位。6月26日,針對金融科技專業畢業學生的招聘情況,北京商報記者記者向業內多家消費金融、金融科技公司進行了瞭解。
從相關機構反饋來看,在金融科技專業火熱開設的當下,部分從業人員對於金融科技專業的瞭解並不多,並且也未刻意招收這類專業員工。對於這一情況,金融科技從業人員徐曉(化名)給出了自己的解釋。
徐曉指出,不論是金融科技公司還是持牌金融機構,對於金融科技類人才的需求始終存在。但單就金融科技類專業的畢業生而言,一方面是這一專業開設時間較短,開設高校數量少,畢業生數量有限,因此在畢業初期很難真正滿足企業對高技能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學歷、就業經驗等方面,本科畢業生根基尚淺,而本科以上的學習階段還很難覆蓋,也難以跨過招聘機構設置的“門檻”。
“後續隨着時間推移,更多高校參與其中,人才教學培養體系更為完善,這一情況才能有所緩解,金融科技類人才才能覆蓋更多崗位。”徐曉補充道。
正如徐曉所言,金融科技人才需求仍然較大,但就業門檻並不低。6月26日,北京商報記者以“金融科技”為關鍵詞在多個招聘網站搜索發現,金融科技專家、首席技術官、java開發以及產品經理等大量崗位正在招聘中。招聘企業包括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還有部分互聯網、計算機、金融科技類企業等。
在薪資水平方面,這類崗位的月薪多集中在2萬至4萬元間,其中技術崗相較於銷售、研究員等崗位更勝一籌。在招聘要求中,也鮮有企業不限經驗,更多的則是要求碩士以上學歷,3-5年金融、科技或金融科技行業的工作經驗。
蘇筱芮直言,金融科技作為一門金融與科技的交叉型學科,要想精通其中的業務並不容易。學歷與工作年限等門檻,既反映出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理論知識、學習能力的看重,也期望應聘者能擁有一定的實踐技能。
不過,金融科技類專業畢業生逐步進入市場,也能有效改善市場對於人才的需求。於百程表示,近幾年新設立一些新型的公司形態,包括銀行科技子公司、民營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理財子公司等,對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量比較大。目前從金融機構中技術研發人員佔比來看,不少銀行的研發人員佔比不足5%,未來這一佔比數據可能大幅上升。
所學課程應該緊跟市場形勢
數字化浪潮正在加速席捲各行各業,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等技術推陳出新,也讓不少金融機構面臨着金融科技人才供給不足的窘境。於市場而言,金融科技是尚處於發展階段的新事物,金融科技專業則是市場需求驅動下的新產物,人才培養方案也在不斷進行革新。
事實上,基於市場對於金融科技專業人才的需求,監管方也將目光放在了校園培養上。2022年,央行印發《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將金融科技人才培養納入到八項重點任務當中。央行行長易綱也曾指出,在新文科背景下,金融科技是賦能金融人才培養,助力金融學科和科技交叉融合發展的一個核心動力。
另在2022年4月,在對轄區內相關金融政策進行解讀時,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何傑提到,鼓勵在深高校設立金融科技專業,並加強國內外金融科技人才培養及交流合作。
在於百程看來,目前市場上的人才中,包括畢業生,以金融人才或者科技人才為主,在知識結構上存在偏單一的弱點。目前金融與科技的融合趨勢愈加明顯,不管是傳統的金融機構,還是創新型的金融機構,對懂金融業務又懂技術的人才需求都比較大。設立金融科技專業更加符合當下金融機構人才的趨勢,在未來這一趨勢就更為明顯。
於百程指出,專業的融合性是高考志願填報的重要考慮因素,如果學校中未設置金融科技專業,金融專業學生在校也應輔修一些數字科技類課程,以跟上數字時代的步伐。
此外,對於想要報考金融科技專業的學生而言,在選擇這一專業過程中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蘇筱芮建議關注如下重點:一是自身對金融科技類課程是否感興趣,並有持續學習和鑽研的動力;二是關注學科課程的構成是否僅僅為金融課程與計算機課程的簡單結合,還是緊跟市場形勢擁有側重點;三是所在院校是否有金融科技相關的實力派師資力量,是否與重點金融科技公司就實習、就業等開展合作。
“另外,如果心儀院校無該專業,也可嘗試通過本科計算機相關專業+碩士金融相關專業的搭配,在就業時結合實習經歷獲取用人方的青睞。”蘇筱芮如是説道。
北京商報記者 廖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