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説本科碩士遍地走,博士才能抖一抖,但是事實上博士生早已成為了一個“高危職業”。隨着近年來全球各地與高等學校教育問題頻發,人們也開始對教育和科研問題進行反思。
尤其在美國,這個曾被認為是快樂教育的天堂、全世界各地天才們嚮往的科研的象牙塔,卻也時常因為教育問題感到頭疼。曾經的中國人常常為自己的教育問題感到焦慮,認為國內的“填鴨式教育”抹殺了孩子們的天性而應該模仿美國的快樂教育。
但大家所看不到的真相往往是殘酷的,真正的高科技人才正在進行的是“精英式教育”,他們的競爭環境比國內更加瘋狂,其中的明爭暗鬥也更加險惡。中國留學生來到讓人憧憬的海外時,面對不僅僅是人生地不熟的挑戰,還有來自教育體系不同所帶來的巨大壓力。
曾經的北大才女、美國猶他州大學留學生唐曉琳的身後事或許能讓大家更加直白地看到這一切,唐曉琳出生于山東煙台的一個普通家庭,從小到大都是父母的驕傲,是“別人家的孩子”。
唐曉琳不僅僅學習成績好,也有很高的天賦,她在2004年的時候考上了北京大學,就讀於空間物理專業。能讀上這樣一個專業也證明了唐曉琳的基礎紮實,她也的確在2008年從北大畢業後,順利拿到了猶他州大學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
唐曉琳只經歷了兩年研究生生涯,便以極快的速度拿到了研究生學歷,這也完全證明了唐曉琳的研究生拼其實是相當了得的。但是她為何又會在後期讀博的時候已經延期到了第8年,還沒能畢業,甚至在最後選擇了輕生?
或許有人説,是美國的博士生畢業要求十分嚴格,留學生們達不到要求;也或許有人説,是唐曉琳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弱,她在留學期間十分孤獨,還面臨着種族歧視、繁重的學習、親人們敦促等重大的壓力,最後遲遲8年沒能畢業成為了壓到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但這都是“事後諸葛亮”,而且也都是十分片面和老生常談的解讀。首先中國留學生的研究能力並不比任何其他國家的學生弱,甚至還要強上不少,比其他任何人也都要勤奮刻苦。
唐曉琳在學習和研究上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在她能在兩年內拿到研究生學位,並且在讀博7年間前後已經發表了6篇論文,早就已經達到了博士畢業的要求和水平,按照猶他州大學的硬性指標要求,她也早該畢業了。
比起懷疑自身不足,為何不向壓榨她的導師表達抗議,為何不值一提是其所在學校的高等教育出了問題?在美國,學生們的命脈可以説都掌握在導師手中,他們不給學生寫推薦信,也不讓學生畢業,更甚者將學生當做是廉價勞動力,不提供研究課題,連論文都不允許發表。
或許會有人説,既然已經如此艱難,為何不直接放棄讀博,即使只有研究生學位也是相當不錯的。但要知道的是,有些導師是根本不允許學生另謀出路的,有些學生讀到了博士後,卻只能困在導師手中一輩子。
唐曉琳也不是唯一一個在猶他州大學受到這樣待遇的學生。在國內,博士生一般在5年左右便可以畢業,如果就讀時間超時,導師和博士生的研究能力便會遭到質疑。但在美國卻並不是如此,在這裏,延期到八九年才能畢業的博士卻比比皆是。
但凡有學生想走,導師就會許諾給他們更好的研究的項目和論文,讓他們能夠儘快畢業。此時,大家都會想自己已經學了這麼多年,再咬咬牙堅持1年,説不定就能畢業了,於是就這樣年復一年蹉跎了下去。
2017年9月30日,已經30歲左右的唐曉琳到達了舊金山,10月1日就已經失聯,之後發生的事情美國警方並沒有公開,但10月10日的時候,警方確定了她的死亡消息,遺體是在金門大橋下的河流中發現的。
而她的導師面對學生的離世,不僅沒有表達一絲哀悼,反而還將其相關信息刪得乾乾淨淨,沒有留下任何可供參考的線索。相信唐曉琳死亡的消息對於在外留學生的打擊要遠比國內不明真相的羣眾要大,處在同樣的位置,看得也更加透徹。
唐曉琳的死亡也並不是個例,如果説她的死亡是因為她太脆弱,那麼當海外留學生的死亡的概率正在節節攀升,甚至已經成為一種的時候,還會有人拿“脆弱”説事嗎?要知道,人本身就具有對生命的強烈渴望。當然,唐曉琳本身也已經為自己的漠視生命的行為承擔責任,只是逝者已矣,該反思和做出改變的應該是周圍的人們。